宿村舍

作者: 韩珠儿 | 来源:发表于2023-11-15 11:10 被阅读0次

【唐】杜荀鹤

野人于我有何情,

半掩柴门向月明。

深夜欲眠眠未著,

一丛寒木一猿声。

诗词赏析

诗的首句及时切题,体现出颇多的田园气息;野人于我有何情,在山野中居住的村民和“我”有什么交情呢?

格律诗有多种开篇方式,而“问句”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方式之一。以问句形式开篇,可以很好地调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这样一来,诗句的韵味也会提升上来。

“野人于我有何情”,简单一句,在把问题拋给读者的同时,也为后文的来做好的准备。

那么作者在首句中所留的疑问,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答案在后面的承句中:半掩柴门向月明;一扇半掩柴门,静静地面着对皎洁的月光。

这一句从表面来看,似乎也没有回答首句的问题,但如果我们再加以细究就会发现,作者只是回答得以比较含蓄而已。

承句描写的显然是作者住进“野人”家的所见。“野人”和作者之间虽然没有什么交情,但却可以大方地接受他,让他在自己家里住下来,让他的身心可以和到暂时的栖息之地,这种举动看似寻常,却足以说明“野人”的热情,大度与朴实。

而承句看似在描写“野人”家安静简陋的环境,看似在临摹画面的静谧与美好,实则它在回答首句问题的同时,无声地赞美了“野人”高尚‘美好的品格,以及作者对“野人”的感激之情。

“深夜欲眠眠未著,一丛寒木一猿声”,在深夜里,作者想睡又睡不着,他独自一人听着从一丛丛寒木中拿过来的一声声猿叫。

虽然在“野人”家暂住下来,但作者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而导致作者“欲眠眠未著”的原因,其实除了环境的陌生,更多的是他自身身世的飘零和仕途的渺茫。

所以这句“深夜欲眠眠未着”不但很逼真地将作者深夜辗转反侧的形象临摹出来,也将他复杂的心理从侧面予以充分的诠释。

“一丛寒木一猿声”从听觉的角度为画面补充了动感,它在对前一句做出印证的同时,将夜的寂静与作者孤儿落寞的心情进行了再一次的体现。

“以静衬静”是格律写作中的一个很有效的构景方法;杜荀鹤在此诗的后两句中就使用了此法。“猿”声的出现不仅没有使画面显得嘈杂凌乱,反而让其显得更加冷寂空旷。

半掩的柴门,皎洁的月光,一片片寒木,一声声猿啼,一个孤独不寐的诗人;整首诗的物象简洁又富有代表性,整首诗的画面寒凉清寂却又极具艺术美感。

相关文章

  • 村舍纳凉

    此刻,我躺在村舍晒台的竹席上,静静沐浴着晚凉。黄昏时下了场快雨,下得很透,但伏天的暑气是无法逼退的,雨后屋...

  • 乡间村舍

    院后有梅舍,门前是竹家。 右边栽柏柳,左面种桑麻。 笑语盈村道,和风摇野花。 (随感:老家的院落,已二十多年无人居...

  • 村舍小店

    好吧!……先上张门头招牌图大家认识一下 甘肃二门柜-用途-可作玄关

  • 旧时村舍

    在那绝色的黄昏里,偶尔的猫叫声 和袅袅炊烟 路边一颗永远迎着太阳的向日葵 大脑光速回转 追溯? 应是村头那灿若繁星...

  • 夜静村舍

    青石流水夜独声,唯有凄人在深寒。 斜月照村树影长,静在呼声两茫茫。

  • 油画棒——村舍

    第一步,铅笔起稿,只要大概画出房屋的轮廓,确定树的位置即可。 也可以在这一步,把阴影表现出来。只是浅色油画棒覆盖不...

  • 池边村舍

    【生活记录20】 文/南风 池边村舍 出走已经逾半生, 归来仍然是少年。 不识野林之杂草, 似闻蝉儿正嘶鸣。 ...

  • 七律     夕阳

    七律 夕阳 天地玄黄日已斜,人间繁褐宿栖家。 炊烟袅袅籠村舍,晚照依依惜彩霞。 万物涂鸦秋色滴,千山层染黛青遮...

  • 山水诗·夜江·水村·山村

    1.夜江 静璧沉江花影瘦,晴云皓月晚风微。 已然白鹭岸陂宿,人在画船犹未归。 2.水村 墨染江南山色皴,烟迷村舍水...

  • 遥远的炊烟

    村舍里, 烟色正浓,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宿村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es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