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阴阳相对之道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阴阳相对之道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4-02-14 20:35 被阅读0次

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说:

“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xiāo]。

夫唯不肖[xiāo],故能大;

若肖[xiāo],久矣其细也夫[fú]。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zhǎng]。

今舍其慈,且勇;

舍其俭,且广;

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yuán]之。”

感悟:世上之人都认为老子讲的“道”大而不当又空泛而虚无,甚至认为其失真不实,并对细节微小的却忽略了,其实他的“道”是大中有小虚中求实。许多东西就是在大小与虚实和阴阳正反中相互相成的。

比如,他把从“道"中总结出三个宝贵的原理。

第一个是“慈”,“慈”就是在以道德为基础之上展开的仁义礼智信。这个就是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分析的对包括自已作为集体(合)的子集之慈(仁)与讲道德,反之,对利益共同体(人民)之外的敌人是不能讲道德(慈仁)的,因为,“对敌人慈仁,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在这个前提下才是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如果泛泛而谈把自我之外的人都看作为敌人的地狱就会出现过度的自我!

从政治角度分析:施行仁政的君王或管理者,必然赢得人民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天下就会更加恐固坚实,国家利益共同体的价值实现也可以得到最大化。这就是“得道多助,仁者无敌;失道寡助,众叛亲离”。

从军事角度分析:上下同欲者胜。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作为共同体,戮力同心,合力齐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当一个团队或组织中的所有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时,就能够容易取得成功与胜利。

从修身养性的角度分析:就是性命双修,心身同一,本我与自我和谐,在自知基础上,自尊自信自爱自律自强,唯有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唯有自爱者,方能用心去爱人。正所谓:他好我也好!

如果一个人不自爱不自尊不自信自爱不自律,谈何自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这也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说的最初的意思!

所以,只有在守护心身(自我与本我)合一,人人(自我与超我)合一,心物(自我与自然)合一,为前提的基础下才能够去淡“夫慈,故能勇”,此“勇”非匹夫之勇,匹夫之勇。打仗不讲策略而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国语·越语上》:勾践曰:“吾不欲匹(pǐ)夫之勇也,欲其旅(共同)进旅退也。”《论语·子路》:“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由此可见,真正的勇敢是在于维持守护正道与正义的价值上产生勇气与果敢。

如此,才能“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yuán]之”!

第二个是“俭”,是指节约勤俭不浪费而产生不必要的成本耗费。在讲“广”即扩充发展生产获得利益效用价值目标之前时,不能不顾及因为达到目的时的成本费用,而衡量这个标准是要从得(总效益)失(成本)的加减去求和的。

比如,从经济角度分析,以“多快好省”为经济目标,却只求好多快却不知道省,就会出现缘木求鱼。

比如,从军事角度分析,《孙子兵法·作战篇》一文都是在讨论战争的成本费用与效率的,最后,又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出了“: 夫用兵之法, 全国为上, 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 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 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 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 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 为不得已。”就是说获得胜利 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成本费用的付出代价也是一个相对的考量,如果代价大于补偿就会得不偿失,不如不战应以求和!

这种求和不仅仅是委屈求全的懦弱,还是一种持有三宝之一“慈”的俱现,以佛家之言也是与老子同一的“夫慈,故能勇”的同一不二法门!不然,这对已与人在同一立场上都是一种不仁不义之恶,作恶寻死之人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故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章又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人之道也是天之道,《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早已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背离避免成本费用的损失代价(阴),这种伤害,也是恶性状态,迎向趋于利益获得吉利(阳),这种才是求善的大慈悲心!

任何事物包括主体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着的,他(它)们必然是环境中的产物,阴与阳两气相冲,这个冲即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中和(同一),主体对环境(客体之扬)有知才能胜物,人类社会之所以生产力得到提高,正是因为人类主体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不再是信息不对称(无知)带来不确定不可控,从而在物竞天择中劣汰,而是在智慧中产生优胜!

即使是在个人的主体内部中亦然,同样存在着作为身体的肢体行为(身)与心理思想意识(心)的矛盾和同一性问题,当身与心相背离产生了负向就会出现心身不和谐的健康问题,疾病就会产生,这正是因为心对身的无知导致的。比如,“病从口入"正是因为许多人是遵从了选择心理喜欢的食物而不是因为选择了身体喜欢的。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得其所者,目标方向合理事半功倍将会是引领主导使其可持续发展,“故能为成事长”,才能长生久寿,即使是身亡也会被历史留芳名或封神,活在人们心中而被信仰,这正是因为“有人活着却死了,有人死了却永远活着!"

第三,“不敢为天下先”。

许多人把这句话看作为老子的猥琐发展的苟活懦弱,与上面的不尚“勇"相对,认为“枪打出头鸟",因此不要做先行者的“出头鸟",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就是要凡事有“后”的觉悟。

但,老子的“勇”是在慈,“广"是在“俭",“先"是在“后"的的基础上的才“能为成事长”。

再来分析

“夫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zhǎng]。

今舍其慈,且勇;

舍其俭,且广;

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这段话。

其实,老子这里的“后”是有把自己的利益在共同体中,要有大局观把自己的个人私利置之于整体共同公利之后,而不是之先!

老子《道德经 》已经有明确:“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世人不明老子的思想从来都是在易道阴阳相对逻辑的象数基础上进行推理的,如果总是不会从相对中去找绝对就会走进死胡同。

这种阴阳相对论在《道德经第二章》中早就明确写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其中蕴含着矛盾对立与同一性,而矛盾对立往往是分别心产生的根源,过度绝对化的分别心,往往就像《圣经》中所说的被亚当与夏娃所偷食的禁果,反而是一切原罪的源泉,产生祸害与罪恶的根源!

老子就在《道德经·三十九章》强调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

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而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而在佛教修行入道中的唯一门径就是“不二法门”,它泛指独一无二的方法或途径。

其出处在于《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可见,道家已早在佛家与基督之前就说清了这些道理!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2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 ...

  • 保持朴素让清流成为主流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67》)老子讲的是人之道,是圣人之道,...

  • 道祖老子,做人有三大境界

    1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

  • 道德经新解61章三宝

    道德经新解61章三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圣人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 送宝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老子》外识

    天下皆曰我之道大,似无物。因大不肖;若肖,细则渺焉。吾之三宝,必持而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可勇...

  • 如何做到: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如何做到: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敢不为天先下。慈故能勇;俭故...

  •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

  • 欣赏先生日记5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阴阳相对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he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