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盯住了这条小河,他发现了这条河里有大量的鱼儿生长其中,他抛出钓钩,无奈河道里堆满了绿萍,自视聪明的他随手折了几根枝条,河里一丢,树枝条顺着自然力慢慢展开,赶开了河道里密密麻麻的绿萍,形成了一个半米边长的三角形水面,青年的鱼钩再次抛下,很快一条小鱼上钩了。
“这个世上,想法总比困难多”,青年一边抓起小鱼,一边自得的笑了。
正值气温回升的时节,绿萍一点点恢复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开始攻占河道水面,一点点的往大河扩张。绿色便是它鲜明的旗帜,和植被裹挟了同样颜色的生命象征,在山坡,在荒野,绿色能够成为讴歌、颂扬的对象,此刻绿色流落到了河道,便成了弃儿,受尽冷落、嫉恨,各种针对于此的清除对策一步步正在不远处的楼宇内酝酿。河中浮萍面临一次次的追杀和肃清危机。
“身世浮沉雨打萍”,当年的文天祥用了浮萍在《过零丁洋》中叹息。绿萍从来便是飘忽不定的象征。
有诗人将绿萍和杨花一起比照,“苦无根蒂逐波流,风约才稀雨复稠。旧说杨花能变此,是他种子亦轻浮。”,甚至说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无论真假,居无定所倒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只是,浮萍曾经的功勋早已被人们遗忘。
那个年代,人们放养浮萍,打捞上岸的绿萍经过加工,翻耕入土作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水稻等农作物的质量。绿萍还是畜禽和鱼类的优质饲料,可以提高产蛋、产肉性能和品质。当年,村民习惯将散养的鸭子赶进浮萍密布的池塘,鸭子一只只欢喜大叫,高兴的享用面前吃不尽的食物。
绿萍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水生植物。那个年代,“萍”,广义上是四种植物,即“三水一萍”: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绿萍。三水一萍,在老一代农民心目中,是个永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那些河流中的青葱色彩,是生命最靓丽的色彩,它们显然极度聪慧,一点根系,取之不尽的水源,它们给平静的河流增添了生机。尽管饱受冷落,直到生命的秋季,它们变了颜色,成了一片的红色,这便是让人意气风发的“满江红”来源,奉献了最后的绝唱,当年的绿萍此刻已是生命的晚期,不禁让人唏嘘。
人们显然开始客观的认识绿萍,对于净化水体、减少二氧化碳有一定作用,但如果爆发式增长,也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任其发展,会使水中的矿物质离子减少,导致水质发黑、发臭,鱼类大量死亡。绿萍在水中大量繁殖,遮挡了阳光,也会阻碍喜温喜光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盆池本不种青萍,春杪无根也自生。人道一宵生九叶,不知谁数得分明。绿萍一生飘零,在唾弃中被驱赶。曾经的功绩早已消失在人们记忆中,今天见到青年在密布绿萍的小河中钓鱼的视频,怅然想起,短文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