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味着什么?对于现代,你又是如何理解与看待的呢?
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太阳从来就不只是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还在不经意间给人类带来破坏与灼伤。
现代是美的!现代城市也是美的,现代人生活更是美的,然而这些也仅仅是美丽其形,却悲剧其质。至少在我们看来,当下人生命的韧性与内质已经了然不如以前,举目四望,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何种身份与岗位上的人,都在现代化的大踏步前进中,生命呈现反方向以更快速度急剧弱化进程中……
对于当下生命及社会现象,我逐渐有一种莫名的伤感与惆怅,具体也说不出内里,但隐隐之中,感觉现代人生命的钙质日渐软化,富有野性阳刚韧性的生命,被现代文明宠得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当然,我不反文明,更不倡复古。然而,在现代文明极度富有的今天,却呈现了很多古怪的甚至反生命的现象,爱情的功利与物质化,食品(奶粉)的劣质与毒性化,道德的败坏与沦丧,生命的漠视与自残,众观当代社会丑陋与怪相,无不是生命内里变质与弱化的体现,无不让人悲从中来!
现代人在物质的穷奢极欲中,在自然界面前渐渐变得狂妄自大与浮躁不安,不断地获取,早已忘了生命心灵的慰藉更需要的是精神的补给。在物欲的追逐中,生命本身日益变得肤浅,没有了深层的内核,失去了厚重的底蕴,抹掉了自然的光泽,丧失了历练的磨砺。我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代人缺少的正是经“磨砺”“苦寒”过后的那些韧性的品质,所以,当代人难有厚实雄浑的生命,就现代而言,生命常常显现的是这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现代人生命力日益萎缩虚弱的现象,说不出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时至今日,我们不难看到,这早已由当初的隐性生命现象发展到了眼下的显性之社会现象,在现代化快速进程中,随着物质的日益繁荣与科技的极速发展,由个别生命现象蔓延到社会生命群体现象,因此,如今社会众生相是:职场员工命若草芥,学术老师自取其辱,校园学生不学无术,官场官员的腐败丛生,市场奸商无恶不作,整个社会乱象百出,不一而足。
也许你会说这也太悲观了吧,甚或是真的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但是,当下的道德败坏人心不古,我想是无人反对的。最近看到石述思写的社会时评《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让我对这种当代人生命弱质与虚化的现象更加的确凿。其中,在《当道德遭遇质疑》中提到了当代国人发明的一个词“见义智为”,写到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社会千夫所指,一个蒋老太太拒不忏悔,始终认定是被扶她起来的三个小孩子撞到的,在警方以法律的形式公然解决的情况下,老人家仍昧着良心,甚至不惜以“如果我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的毒誓诅咒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最终,在法治的庇护下,三个小孩讨回了公道。我们不得不承认,蒋老太太此类人此等事绝不是社会的冰山一角,而是我们当下社会道德败坏毒瘤的蔓延,已经形成了趋势,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目力所及之现实,最近,在网上,看到过老人对在公交车不让座位的年轻人大打出手的新闻,也不乏老年人在社会上作为“咸猪手”的行为的丑态。这不是诋毁老年人,但时下,这确实是我们时代一部分的现实。这也许是当下时代的物质膨胀下给生命带来的附属物。所以,作者认为:“完善立法,加大对讹诈者惩罚力度固然必要,却很难从根本上唤醒扭曲病态的心灵。”同时,这也说明“道德已危若累卵”。确实如此,法律与道德本不是同一范畴,更不可同日而语。助人,乃人之善心美德,是依赖良心道德的自律来实践与维护的,人们何况是耄耋老人本该感恩,却换来以怨报德,这不能不让人不寒而栗。本该是依托道德的自律来解决的问题,却沦落到了依法惩处,这不能不显现我们社会人的道德败坏的程度之深,难道不是现代人生命力的弱化与悲哀吗?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难理解社会上出现的怪现象:人们对生命日益冷漠与麻木。因为作者直言不讳说了:“恕我直言,不是所有的搀扶老人被诬者都能如此幸运。”诚然,此种道德败坏事件对良心善举的打击是具有极大破坏性与的杀伤力的。从而有了众人皆冷漠唯我独怜悯的陈贤妹现象:2011年9月,在广东佛山,一个叫小悦悦的两岁女孩先后被两辆汽车碾扎后,18个路人视而不见地走过,唯独天使般的陈贤妹发现后并将小悦悦送往医院。
善心被利用,好心没好报!如今路边乞讨已成为职业,这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利用人们仅存少得可怜的善良与同情。所以,现代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再也唤醒不了人们的同情与悲悯。助人为乐,不再是一种善心美德,而日渐成为一种庸人自扰。因此,今天的人们慢慢变得明哲保身学会趋利避害。
爱是一种能力,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洪流的裹挟下,人们爱的能力也随生命力的枯萎而丧失了。从而,把爱情葬送到了悠远的古典时代,放进了高高的庙堂仅供神往,摆到了浪漫的影视里只为欣赏。在石述思时评《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中的《一个房子击败爱情的年代》中写道:“《非诚勿扰》中马诺赤裸裸地宣称:‘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相亲真人秀进入了菜市场论斤两讲价钱的境界。直到《李春天的春天》中,‘超级剩女’以38岁高龄还能觅得爱情,带给人们一些珍贵的慰藉。但现实中,女主演却在生活中向前夫为多年恩怨发出‘你不是人’的声讨,将人们刚刚获得的一丝温暖和慰藉瞬间化为齑粉”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真实时代,生命如此多情,爱情却那般不堪,当代人已经是可以毫无愧色地谈论所谓爱情的条件,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赤裸的时代,欲望甚至都不需要一块遮羞布来掩藏。”我们的社会就是如此:“从《蜗居》到《裸婚时代》,甚至到《李春天的春天》,都不能脱离一个主旋律是:车、房和金钱。” 如今“在婚姻被功利逐渐绑架的年代,房子成为了婚姻举足轻重的筹码。”女人以“花瓶”般的外貌美为那般肤浅暂时赢得所谓爱情与婚姻,但最终也坍塌在自己一手建起的看似华丽的“坟墓”中,因此,在物质基础上建立的爱情与婚姻,“在这样的状态下,婚姻便成了风中之烛。” 时下的爱情与婚姻是如此的虚弱和不堪,在洪荒的日常生活中,轻而易举地被侵蚀消融殆尽毁于无形之中:“无论是社会压力还是庸常的家庭社会,都在轻松地击溃爱情。”因为生命力的急剧衰减,精神世界的无力支撑,灵魂无处依托,在物欲世界的极力追逐中踽踽独行,生命显得心力交瘁。
生命的苍白与虚弱,使道德每况愈下,让爱情日益物化。更体现在当代人学习能力的江河日下。作为教师,除了看到学术界学者的论文抄写等丑闻屡见不鲜外,更是当下在温室效应下,不学无术、浑浑噩噩、虚度年华的学生。当然,眼前的学生状况,与教育的败坏与体制有关,也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等现代文明有关,更与当下家长沉浸于物欲的追逐中忘了小孩的教育不无关系。所有的这些都显示生命的虚浮,与缺少生活的体验与磨砺紧密相关。尤其是苦难等生活情感的体验,学习说到底是一种对生活的同质异构的理性体验,没有真正而丰富的生活直觉参与和感受,也就不可能有学习上的理解与能力。一切真知灼见都来源与生活,生活是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是我们在日益变得富有的现代文明生活中,富有的物质生活,无穷的物欲,让我们丧失了真正自己去参与体验获得的过程,更让我们熄灭了人类无限的想象力与真正的创造力。只是一味地“坐享其成”地沉醉在享受成果的结果里。所以,我们的学生,有的是看得见吃得着香喷喷的米饭的美味,却不知也永远也无法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艰辛;有的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轻松,却不知那“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苦楚;有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但却全然不见“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哲人说过:“未经体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是一种从出生直接奔向坟墓的人生,它既没有生活的深度,又没有生命的长度,更没有灵魂的厚度。
苦难从来就是一块试金石,生命苦难的过程给你人生的历练,也磨砺出你的坚韧,锤炼了你的品性,古人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而我们现代人常常没有“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的切肤体验,所以,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不但不感念生活的幸福,更丧失了“增益其所不能”的能力。生命也因此变得轻薄肤浅,学习力从而衰退枯竭。
路过学校清扫工大妈身边,一种神态,让我霎时顿悟,老人家的恬淡满足,让我找到了现代人生命力日渐萎缩虚弱的原因:当下人们的极度膨胀的野心和穷奢极欲的追逐,掏空了现代人灵魂。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现代社会无穷的欲望,张开血口大盆,吞噬了人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