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不敢举手的雯雯》,我感触颇深,在执教的生涯中,几乎年年都有这样的学生,而且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小女孩,且长得比较瘦弱,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小一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于××的小朋友。
她是一名村小二年级的小学生,那年我刚刚调到她所在的小学,当时全班共有17名同学,第一节课,我与同学们互相认识,请大家逐个做自我介绍。她坐在中间第一排,离讲台最近,可是我还是没有听清她说得什么,当我说“大点声,再说一遍”时,他的眼睛竟然含满眼泪,低头不再言语,我只好走到她的身边,看到她课本上的名字——于××。与家长沟通后,才知道她是一名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常常关注她,她写字很仔细,但是做题比较慢,回答问题也不举手,为了“照顾”这些不爱举手的同学,一开始我都采取逐个提问——问答的模式,没人都有机会,轮到她时,她的声音小小的,有时交作业是,走向讲桌的步子很慢,当老师看着她写字时,她的手直发抖。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与其他教师商量过后,首先安排她与一位活泼的小女孩做同桌。上课时,提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升她的自信心,锻炼她的言语表达能力,并与她的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多与孩子互动。
逐渐的,在教室里可以看到她与女生打闹玩耍,课上也勇敢地举起手,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洪亮许多,我就积极表扬她,答得不对是,就鼓励她,她也越来越有表现欲望,到学期中期,成绩也提高很多,家长也说孩子开朗不少。
到二年级下学期是,她已然能自信的走上讲台,为大家讲故事。
这样的变化,与她自身的努力、各位老师的鼓励与表扬、同学们营造的和美的班级氛围以及家长的悉心教导都有莫大的关系。可以看到,鼓励与赞美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就像阳光一般温暖,使她们幼小的心灵时刻沐浴在爱的小河中,伴随她们茁壮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