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光绪十三年丁亥(公元一八八七年)秋,“中法安南划界使”邓承修,回京复命,接着上疏乞休,慈禧览奏,予以慰勉,赏假休养,邓假满即南归不出。《越缦堂日记》:
光绪十四年,四月朔,铁香来辞行,为之黯然。铁香自越边划界,既不能行其志,回京覆命,东朝颇慰勉之,遂乞归,朝士得如铁香之归者,有几人哉!知难知止,洁身而返,年甫强壮,归奉老亲,朝廷眷留,天下想望丰采,如余者汨没冗郎,头童齿豁矣,孑然一身,鸡栖不归,真非人类矣。
铁香为邓修字,是当时南横街清流诸谏之一,李尊客和清流诸人,从无好评,独对铁香称扬如此,这个人也自其可传的了。
邓铁香,惠州淡水人,原籍是梅县丙科。性耿直,俊丰采,善书能诗,萧远有尘外之致。同治末,以举人入贵为郎,光绪初年,中了进士,浮沉郎署好几年,稍迁掌“监察御史”,当时广东人服官京师的,不论台阁卿寺科道,颇不乏人,能以直声倾动朝者,以邓为最。
李鸿章以中兴元勋,任北洋大臣,出将入相,环顾当代名辅,如曾国藩、左宗棠后先逝世,并肩无人,意颇自负。而他的门生故吏,以及亲友子弟之不肖者,又每每累他受谤,时论也多以其“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为可惜,所以当时有人谈起李合肥,很少不加以痛骂的。其所以没有遭祸者,一由于恭亲王奕訢倾心相托;二由于慈禧能念旧勋;三则李鸿章每年应酬宫闱宦侍也颇不赀,但凭这三点,李鸿章也就不及曾、左了。
铁香对李的“中堂癖气”,看得很不惯,对国事过于任性,不能虚怀纳谏,李鸿章之子经方娶日女一节,尤为朝野訾议,极致愤愤。
光绪十年甲申,粵人御史刘云生,疏劾李鸿章“挟外夷自望”,并说“外夷欲推奉李鸿章”,因而罢官,铁香尤为深憾。
缔订“中法和议草约”时,铁香认为丧权辱国,莫此为甚,飞章严劾,词意极厉。折上之后,慈禧交给李看,李对过去台练所劾,视为无足轻重,一笑置之,对铁香原疏,看了之后,却咨嗟叹息,认为即是公忠直言,不似一般末学新进、妄议元老、以弋直谏之誉的所可比。
其时草约已定,和法方能争议的,只是中国军队撤退时间问题,因此李不敢曲从法方之意,坚持三个月为期。因这一疏,铁香名传宇内,清廷也以铁香遇事敢言,迂为“鸿胪寺正卿”,列于九卿之末,又派他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这时谅山序幕战已开,铁香恳辞行走之命,请改武职抗法,不平之气,情见乎词,清廷不许。而他在总理衙门,凡遇到有关国体的,无不力争,又和孙毓汶相左。
自恭王和慈禧不睦罢政后,醇王奕譞入枢,汉人在军机的为孙毓汶、徐用仪二人。孙这个人虽是榜眼出身,却是庸儒卑污,一味仰承奕譞鼻息,事事阿从,又和李莲英拜过把子,狼狈为奸,最为人所不齿;徐用仪则唯唯诺诺,听孙的指挥。
铁香对李鸿章尚不能谅,对孙、徐如何能看得惯?自然意见每是相左,忧愤日积,这时他才四十三岁,须发在半年间,几乎白了一半。
一夕,到楼凤苑找梁节菴(鼎芬)闲谈,谈到国事外交,惋惜恼怒,叠声叹气。节菴道:“老兄!你既不能随和这个徐侍郎又不能伺候这个孙尚书,怎么谈得起攘夷制敌呀?”
铁香听了,嗒(嗒然,懊丧的样子)然丧气,知道国事绝无可为,存了隐退的念头。
次年,天津媾和,清廷派铁香任划界使,中法藩属成了帝国主义的属地,且许法国势力伸入内地,铁香一肚子闷气,折冲衡量,殚尽心力,无补艰危。复命时,慈禧温语慰劳,铁香顿首流泪,自陈衰病,慈禧赏假休养,在清制这是一种异数。铁香总觉憋不住幽愤之气,再看朝事日非,清流中如二张,也是贪做官鹜虚名的,假满之后,便浩然归去。
在惠州设“崇雅书院”,以“端学术,正人心”为学规,又在西湖开“尚志堂”,以鼓励读书人。梁节菴任“丰湖书院”院长,拟在湖上筑一亭,名为“清醒泉亭”。
铁香先题一首联:
休论坡老升沉事;来试人间清醒泉。
可见其牢骚满腹。惠州西湖,环城三面,水木清明,很可媲美杭州的西湖,铁香暇日,每流连其间,只惜湖泥淤积,寺院倾圮,他在湖上百花洲题句,有“何处下渔竿”语。
在家约五年,殷忧成疾,不久遂卒,殁后遗疏,请拨款浚湖,丘沧海的“留得浚湖遗疏在,花洲端合祀鸿胪”句,即指此事。梁节菴有《哭邓鸿胪兄承修》五首,极尽悲恻,录其三、四两首:
孤特标一概,不谐者徐孙;
公廷有夔龙,敷奏将何言。
涕辞文石陛,身老梅花村;
俄充割地使,遂出南关门。
冲林截猛虎,啼木矜故猿;
无惧神乃静,有耻命乃尊。
能使狡暴折,不恤瘴厉屯;
辛苦称深宫,硕果迄不存。
孰谓山木寿,五载焚其恨;
伤哉南海叟,头白还哭君。
昔君讲丰湖,书史略以润;
树木勾天功,教士扶世运。
还乡一笑握,夸我今已仅;
崇雅院继设,尚志堂与近。
终风猎芳林,区区亦几烬;
离尊泻深衷,一语独弗信。
青蝇正群飞,无惮不必忿;
贱士戴如天,后世视犹粪。
何以裂凶手,一发不再振;
莫论冥冥理,雨洒愁一阵。
铁香书法,铁画银钩,颇负时誉,可是他每写字,一定要把门关得紧紧的,有人问他,他说:“我写得迟钝,不足观也!”
有从门缝里去偷瞧的,只见他在对纸凝神,好半天,才落笔,笔笔不苟。梁节菴说他:“写字和做人,并无二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