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一直客观事物,它与材料能源一样,都是社会资源的基础。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C.E.Shannon)在对通信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创建了信息论。信息论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为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
香农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由此可知,信息就是确定性的增加。香农不但给出了信息的定义,还给出了信息的定量描述,并确定了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
1.信息的特征
- 客观性
- 普遍性
- 无限性
- 动态性
- 相对性
- 依附性
- 变换性
- 传递性
- 层次性
- 系统性
- 转化性
2.信息的功能
- 为认识世界提供依据
- 为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 为有序的建立提供保证
- 为资源开发提供条件
- 为知识生产提供材料
信息与数据:信息是加工过后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生产的材料,是信息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即信息是被解释或被理解的数据。
信息和知识: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
系统及相关理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者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 系统的特性
- 整体性
- 层次性
- 目的性
- 稳定性
- 突变性
- 自组织性
- 相似性
- 相关性
- 环境适应性
2.系统论的任务
- 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 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 形成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
- 系统理论
系统论还没有形成以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还是处于不停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综合各自研究成功,大致包含以下8个基本原理。
-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 系统的整体性突变原理(非加和原理)
- 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 系统的目的性原理
- 系统的环境互塑共生原理
- 系统的秩序原理
- 系统的生命周期原理(演化)
4.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三者的结合,产生信息系统
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元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的一套程序化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也可以理解成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学思想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工作程序或步骤。系统工程学方法论是在综合运用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科学、心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是用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统一工作步骤、方法、工具和技术。
- 霍尔三维结构 (逻辑维,时间维,只是维)
- 软系统方法论 (问题现状说明,理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比较,实施)
信息系统工程
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5个阶段
- 系统规划,
- 系统分析
- 系统设计
- 系统实现
- 系统运行与评价
2.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 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
- 用户参与开发原则
- 自顶向下规划原则
- 工程化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