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国社会,儿女照顾父母,媳妇照顾公婆,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只不过,“照顾”二字,听起来特别简单,可实际上却特别困难。因为任何的照顾,都需要某一方的人付出代价。
比如说儿女照顾父母,有可能是儿女成为吃力不讨好的那一方,也有可能是父母成为被人忽视的那一方。
比如说媳妇照顾公婆,有可能是媳妇成为两边受气的那一方,也有可能是公婆成为被人无视的那一方。
为什么我们常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呢?
就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家庭都有它矛盾的一面。别看他人的家庭如此和谐,可能只是你不了解其中的争执以及矛盾罢了。
有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所有人都会在家庭中遇到比职场更艰难的问题。因为家庭就像是矛盾的滋生场所,让我们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虽然我们常说“家人之间需要妥协”,可是,能够做到妥协的人,却少之又少。不是所有的家人,都会让你顺遂心意。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有些老人,终究是你活得不幸的源头。
02
“照顾公婆十年,我竟然落得悲惨下场。”
陈先生的妻子张女士,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妻子,一直遵循着孝顺公婆,相夫教子的传统理念。可是,让她痛苦的,并非是传统的那一套,而是她的公婆。
自从公公摔了一跤,需要坐轮椅以来,公公婆婆就被陈先生接到自己家养老。公婆住第三层,而陈先生夫妇住第四层。
这两代人,基本上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因此,矛盾会频频发生。
由于公公婆婆都不想做饭,所以一直都是张女士负责帮他们煮饭,帮他们搞卫生。为了照顾他们,张女士甚至把自己的工作都辞掉了。
一个女人,为了公婆而放弃自己的工作,算是做得很好的了。
可是,公公婆婆却特别娇贵,不是说饭煮得不好吃,就是说某些菜吃腻了,让张女士感觉到特别难以伺候。
由于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她自己也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她原来想让公婆带一下孩子,谁知道公婆一看到她生的是女孩,便满脸嫌弃。
直到今时今日,张女士和公婆的关系,依旧比较差。
况且,在小姑子的干扰下,这家庭的关系,简直就是一团糟。
03
小姑子由于嫁到了隔壁县城,所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都是陈先生夫妇为了父母而劳心劳力。可是,小姑子的意见却特别多。
每一次去大哥家看望父母,小姑子总是一脸不屑,不是说房子太小,就是说环境不太好,甚至还说大嫂不懂得照顾老人。
听到了这些话后,张女士气得浑身发抖,在她看来,自己劳心劳力照顾了老人,如今竟然被人指责,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因此,小姑子便跟大嫂吵了起来,甚至说大哥把这样的女人娶回家,是“瞎了眼”了。
而公公婆婆呢?完全偏向了小姑子这一方,完全无视了张女士这么多年来的功劳以及苦劳。这,激发了家庭的矛盾。
陈先生也知道,他越是掺和其中,问题就越严重,所以他选择谁也不帮,就在中间看戏。
直到今时今日,张女士算是看透了,自己把工作都辞退了,满腔心思去照顾老人,如今竟然落得“徒劳无功”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悲叹。
只不过,如今的张女士也特别纠结,虽然有矛盾,但也不能不去照顾公婆,因为家庭的责任,终究需要由夫妻俩人来承担。
一切,都让人感觉到绝望。
04
一个家庭到底和不和谐,看的不仅是小辈的态度,还有长辈的态度。
长辈态度好,明辨是非,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偏袒,不偏私,相信这个家庭能够越来越好。可是,当长辈愈发变得做作,甚至分不清是非之后,那你的苦日子,就来了。
这三类老人,终究会让你头疼。
第一类:不明辨是非的老人。
上文张女士的公婆,明明知道女儿什么事儿都没有做过,而张女士却劳心劳力,可他们还是选择偏向于女儿。这就是一种不明事理的做法。
第二类:过分做作的老人。
后辈无论做得多好,长辈总是嫌七嫌八,没完没了,甚至还摆出一副“倚老卖老”的姿态。那这样的老人,终究不好相处。
第三类:自私自利的老人。
就像上文的公婆,他们明明知道张女士辞了工作照顾他们,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可他们依旧选择懒惰,为了“重男轻女”的观念而不管两个孙女。这,便是一种自私。
当你遇到这三种老人的时候,无论你是儿女,还是媳妇,都会感觉到头疼。后辈闹矛盾,影响不大。可长辈闹矛盾,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家庭。
所以说,老人,还是要以身作则,如此才能受到子孙后辈的尊重。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