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你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作者: b5b338574587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23:34 被阅读0次

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事,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我们的行为做的事,要占到其行为的80%。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赫伯特•斯宾塞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他所著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对世界上无数家庭和学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畅销一百多年,曾引发欧美国家教育变革,特别是在美国,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引领美国教育达30年之久,被誉为是一本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人才优势的奇书。

在书中,斯宾塞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名叫苔丝的妇女向斯宾塞谈起她的小女儿。小女孩已经上小学了,是镇上有名的聪明孩子,很惹人喜欢。但近来她发现她女儿在教训同学时显得很刻薄;对班上成绩差的同学明显表现出蔑视;如果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她好,得到了大人的夸奖,她就会很生气地否认这一点。女儿的这些表现令苔丝非常不安。

斯宾塞对苔丝说了孩子即镜子这个比喻,从此苔丝有所醒悟,遂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待人刻薄和爱教训别人的毛病等,结果她的小女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斯宾塞还举了一个发生在他邻居身上的例子。“一天,邻居阿德诺来拜访我,说他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孩子说话总是无精打采的,像是对什么都厌倦了。我对他说,要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就先想一想自己平时的言行,你那无精打采的声音是否反映出你对生活的失望和厌倦,你妻子尖叫的声音是否造成了家里的紧张氛围。阿德诺听后恍然大悟。”

“你是什么”对孩子更重要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父母都等孩子出生后才致力于“how to”,那是已为时过晚。如果父母本身聪明,勤奋,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不错的收入和一定社会地位时,他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也成为成功。但父母对孩子做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是怎样的人。

美国教育部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早期儿童纵向发展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ECLS”。这是在这个领域中一个先驱性的研究。研究人员从全美各个州,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从幼稚园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抽样选出两万名学生为研究究对象。除了学习成绩外,ECLS 还收集了大量相关的统计数据,如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子女数量等。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许多面谈,实地观察,以此了解许多生活细节,如,父母是否给孩子读书;是否打屁股;是否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频率;看电视的时间和次数等等。ECLS 收集了这些数据以后,对此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用来找出变量和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身做的事情以及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高时,孩子的成绩也越好。父母是成功人士,孩子成功的机会也多。即使父母的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只要其身上具备优良的品质,勤奋、上进、公正等,孩子受其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孩子模仿着,但是,有哪些不好的行为最容易被模仿呢?

父母的哪些坏习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


1、没有礼貌

如果家长平时有“出口成脏”的习惯,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2、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但这可能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外,也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3、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家长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让孩子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

4、带着宝宝玩电脑/看成人剧

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看电视,又得照顾宝宝,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看成人剧,很多成人节目并不适合孩子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且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发育不利;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5、当着孩子的面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都毫不隐瞒地当着孩子面抱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6、不守交通规则

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7、暴力行为

曾有一个小男孩,目睹了父母之间经常打架的暴力行为,他生气时在幼儿园经常打其他小朋友,在家里会悄悄地殴打玩具布偶,长大后每当跟妻子闹矛盾,都是拳脚相向。每次旁人劝阻,他殴打妻子后也总是后悔,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拳头。爸妈的暴力已经深入他的思想,这种阴影会影响整个人生。

8、随意丢垃圾

5岁的强强对乱丢垃圾不以为然,幼儿园老师屡教不改。因为无论是逛街还是逛公园,父母都无意识地乱丢在地。一次看到街上一个小女孩在帮清洁工的妈妈扫街,烈日下小女孩大汗淋漓,年纪跟自己相仿,由于自己一不留神的丢垃圾让小女孩大哭不止,强强才知道自己的行为的错误。

为什么儿童喜欢模仿?


模仿是人类普遍而有趣的行为现象。很小的乳儿就“咿呀”模仿着成人发音讲话。14个月的婴儿就能记住24小时以前的动作,并能进行模仿。学前儿童表演电视里的武士拳术或者对广告商的行为、说话的模仿象鹦鹉学舌,就更为明显。青少年儿童行为举止类似于他们可推崇的“模式”。成人的模仿也存在,只不过形式高级、行为内化,不如学前儿童那样明显。

模仿有直接的,也有“延迟的模仿”(皮亚杰,1980),延迟模仿指的是当一个16个月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发怒、叫喊并顿足的同伴离去1.2小时以后,她也就跟着模仿着场景,并自己逗着笑起来。儿童的模仿还具有选择性,其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模式演示的全部行为。有些模仿不能直接从儿童身上观察到,是内化的、高级的模仿。

1、模仿具有进化意义

布鲁纳指出,“模仿在高级灵长类中的作用是加强应用工具能力和一般教育能力”。模仿能促进儿童与父母之间、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并增加儿童不断增长的灵活性、游戏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同布鲁纳的比较研究发现:孩子得到母性的爱抚和保护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成人进行大量观察,并结合到孩子的游戏中。这类模仿性游戏是人类和动物掌握解决问题技能的必要手段,在遇到危险情景时,好模仿的儿童更有可能具备复杂和有效的技能。

2、模仿是有意图的

首先,从模仿者本身的角度而言,皮亚杰认为在生命最初的两年中,模仿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动的,也不是无意图的,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特征。沃伦也指出模仿是一个需要意志努力的行为。其次,就模仿者对示范者行为的表征内容来看,多数学者强调模仿必须要理解示范者的意图。考尔和卡朋特认为只有理解了行为目标、复制行为过程、产生结果的行为才能称作模仿。这说明模仿一个行为必须包括三部份:动作、目标及结果。动作是模仿者所复制的行为,目标则是示范的意图,结果则是示范者的行动所造成的因果变化。

3、模仿受游戏动机的启发

对整个模仿行为事件的分析来看,儿童往往觉得对方的行为好玩,有意思。他模仿这种行为其实是在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模仿过程往往伴随着双方愉悦的心情,比如一个儿童把“见到老人要问好”,改成“见到老人要大便”,另外两个儿童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也学着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在游戏情境下进行的。

4、维持与被模仿小朋友良好关系的动机

建立和保持与成人及小朋友良好的相互关系的动机,在学前儿童的行为中有巨大意义。儿童特别努力去追求那些他喜欢的和班上人缘好的小朋友的同情和喜爱。模仿别人往往是寻找共同点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幼儿做出某种行为,另一个幼儿也跟着做出某种行为,往往双方都会很开心,有助于维持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要以身示范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面打着麻将、一面督促孩子用功的父亲,不可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自身都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父 母,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进取心;时常打打闹闹、在孩子面前恶语相向的父母不可能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1、不当孩子的面吵架干架

父母的脾气如果很暴躁,容易冲动的话,千万要控制好。一旦夫妻之间有任何的分歧,都应当冷静下来,好好商量,而不是动不动就发生冲突,掐起架来,这样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大人的问题要学会用理性的方法来解决。

2、在孩子面前不说脏话

不管是不是在公众场合,只要有孩子在的地方,都不应当随意说脏话。如果你在口德上不饶人的话,你就不能够成为一个文明的家长。试想一下,一个不文明的家长,又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文明人呢?

3、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想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从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起,一点都不为过。当家长跟自己的父母有不同意见时,请尽量多进行几次沟通,能让步的地方就让步,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夹在中间很为难,也要给孩子做好带头作用,学会尊重长辈,让孩子以后不会对你不敬。

4、做到守时守信

不随便答应别人,但是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另外在参加一些宴会或者活动,尽量不要让自己迟到。这样不仅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比较好的形象,也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标杆,让孩子也去学习做一个守信用守时的人。

References:

Meltzoff,A.N.,Prinz,W.Theimitativemind:Development,evolution,andbrainbases.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Hommel,B.,Prinz,W.Theoreticalissuesinstimulus-responsecompatibility.Amsterdam:Elsevier,1997

皮尔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1980,商务印书馆

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微信订阅号小麦心理X(xiaomaixinlix)

相关文章

  • 你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事,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我们的行为做的事,要占到其行为的80%。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赫...

  • 孩子的思维在于引导

    孩子头脑就是一张白纸。 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孩子思维跟着父母走,大人的说什么、做什么,孩子就会模仿和学习。 所以...

  • 家庭教育其实只有四件事

    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界限感,明白自己可以替孩子做什么、教孩子做什么、陪孩子做什么,以及让孩子做什么 替孩子做什么  ...

  • 百城共读《接纳力》第10天

    决定自己做什么 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 父母决定自己做什么,就是在发挥身教作用。相反,如果父母重心放在决...

  • 你的用心陪伴不会被辜负

    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她的模仿力很强,你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你说什么,她就说什么?你偶尔说出一句骂人的话,她就记...

  • 自我教育反省─《孝》的故事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从老祖宗时起就注重的问题!而父母就是孩子教育的榜样。你做什么孩子就学着做什么。其实真应该提...

  • 《学习的格局》听书笔记

    当父母的格局小,你就会发现孩子总是冲出你的格局。当父母的格局变大了,孩子做什么都在格局之内,那就没有那么多的矛盾。...

  • 什么是大格局的父母?

    当父母的格局小,你就会发现孩子总是冲出你的格局、当父母的的格局变大了,孩子做什么都在格局之内,那就没有那么多的矛盾...

  • 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力量

    其实真正能带给孩子的就是榜样的力量也许她并不知道她能做什么但是你却知道你能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她就能做什么有些时候孩子...

  • 三款父母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罗列了三种父母类型,对号入座,号号有我: 控制型父母:父母说什么,孩子就必须听什么做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n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