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内容简介】
本书以“冲击与反转”为主题,通过引导读者对历史及大时代的观察角度,来展示观察方法论,即: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本书共体现3个大主题:
1.见林见树,确定慢变量
2.新旧结合,继承与创新并重
3.野火烧后,万象更新,建立时代信心
吸引注意的几个概念
分别是“历史感”、“5个变量”和“慢变量和小趋势”。
1.历史感
长河模式和大树模式
长河模式:传统历史作家惯用的按照时间顺序的编年史写法,让历史像江河一样流淌
大树模式:通过观察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拉回母体,去感知中国这棵大树的母体的生命力。
2.5个变量
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
3.慢变量和小趋势
慢变量:牵引历史进程的火车头。起到推动促进作用的力量。
全书心得
01 多元化视角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及自己所做的事情
容易盯着一个点看,是现代人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便如一件事情,本有好几个步骤,做着做着,朝着其中一个步骤的牛角尖钻了进去,结果忽略的整个大局。哪怕那个点做的再好,就整个大局而言,还是失败的。
何帆提出,之前很多历史描述方式是以长河模式进行,它描述了整个过程的曲折,也告诉了最终的归宿。而他认为,大树模式才会带我们真正体察母体的生命力,才能观察到新芽。选择大树模式,更能唤醒人的历史感,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其他人的命运是相互连接的,是与历史走向息息相关的。
过去,很多人“只能看到自己关心的事物”,其他自己没关注到,仿佛就不存在一样。但正是这些我们漠视的事物,潜移默化的在大局上牵引着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我们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应像鹰一般,既看到整个草原,也看到草原理藏着的食物。
02 微创新,是大多数人的靠谱选择
“除了少数石破天惊的突破性技术外,大部分技术都是已有技术的混搭”。这是这本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也是这个社会上关于创新最为真实的写照。
例如:福特不是最先发明汽车的,但是“流水线”技术,让福特一举成为行业佼佼者。
作者提出更为详细的三个步骤:1. 选择,选择正确的场景和方向,可以到原理科技中心的地方去发现,去试验;2. 适应,使用选择的场景和方向,生存下来,被用户认可;3. 改造,创造出新的需求和生态。新技术为普通人赋能,进一步创造并重建生态。
作者举出的两个例子,“极飞”农业无人机,和“云迹”服务机器人,都是跳过了竞争异常激烈的常规场景,而选择在更为小众的场景进行尝试并生存下来。
中国的创新,乃至世界上绝大部分创新,都是来自于整合现有技术来满足用户需求,以及将廉价劳动力和流水线整合的模式。这种“穷人式”创新,成本低,见效快,是企业和个人更加靠谱的选择。
书中提到一个小的故事,海尔的研发部,为了研究不同市场的改进需求,将整个冰箱的零件全部拆散摆出来,大家一起看哪个部件在哪个市场可以改进。在我看来,这也是微创新的体现,这样创造出了更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03 社群,人真正的追求,和人性的回归
阿那亚是北戴河的一个小区,那里的人们喜欢称之为村,他们大多有“第一人生”,也就是自己的正常的工作,而且通常是在北京等周边的大城市,并且相当一部分人经济状况不错;在阿那亚村的生活更像是“第二人生”,作为“第一人生”的补充,许多“第一人生”中不敢做或者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会选择到这里实现。这里有更多的人情味,有更多的群体活动。
这个地方是因为当年房子不好卖才卖情怀而诞生,运营团队慢慢经营,组建了社群的核心人物,进而慢慢吸引更多有类似情怀的人,从而慢慢扩大声张,形成了独特的“第二人生”社区。
同样社群化经营的还有这所特色学校,范家小学。由于教师与学生比例较大,范家小学成了“素质教育”的试验田。语文课上,老师教学生做水果沙拉,甚至做酸菜鱼然后大家一起吃掉。
教师人数不多,一个老师往往兼任几个学科,因此更多的探索综合性的学科,教学资源就地取材。比如,带学生去参加庙会,去调研村里的老井,参观水电站,甚至到山上采蘑菇和草药。
这些我们小时候几乎想都想不到的课程,在这个乡村学校蔚然成风。
范家小学的目标非常引人注目:办美丽乡村学校,育阳光自信少年。
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具有“素质教育”特色:学生要有阅读的爱好,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能流利地朗读,能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爱清洁的卫生习惯,有两项体育爱好,一项艺术爱好。最后才是:课业发展良好。
随着教育的展开,这些孩子如果能够一直有比较好的机会,大概率会成长为他们想要的样子:平等、包容、自信、乐观。我们需要担心他们的未来吗?
作者说到未来收入模型会出现分化,干脏活累活的人收入会提高,受过专业培训的熟练劳动者收入更高,而更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最容易被智能替代,会处在收入模型的低谷。只有那些保持兴趣、不断创新的终身学习者,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那些具有创造力的天才人物,才会出现在最高峰。
04 传统行业的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创新没有止境,但传统定义了创新的底线。
当消费者再怎么看炫酷的所谓的“智能汽车”时,也会考虑汽车的牵引力、扭矩、最大功率。而这三者,正式传统定义的汽车的底线。再怎么做创新汽车,也必须在这三者之中寻找平衡点。
互联网企业一直强调大数据,他们也确实有大量导航数据。但是在汽车行业,这么多年沉淀的小数据,具体到生产工艺数据,一次次的碰撞试验数据,安全性能数据,才是一个汽车企业的命脉。
并且,由于传统汽车企业一般都有非常严格的成本控制手段,也就是能更好的在新能和价格之间找到更合理的平衡点,新兴汽车企业由于经验和数据的沉淀,往往很难成本取胜。
再从开发周期来看,经验的沉淀积累需要时间,也一定程度上绝对了造车周期。从研发、制造,到试验,这中间过程的缩水,对整个公司的长时间运营,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时间会暴露一切问题,一点小问题的出现,可能导致大批量的召回,损失不可估量。这些行业,不是一场可以不在乎输赢的赌博。
05 如何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定位渺小的个人
个人奋斗很重要,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但是想要靠个人奋斗就改变命运,是建立在整个国家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否则个人的努力在社会的趋势面前会不堪一击。我们依旧要奋斗,但前提是认清整个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趋势,进而在大趋势下,寻找我们个人的小机会,这才是改变命运的举动。
当汽车出现的时候,当年的马车夫如何应对的?而当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是像由于撤掉收费站而被辞掉的收费员那样抱怨“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了,我们学东西也学不了了,社会已经不喜欢我们这样的劳动力了”。还是认清这个无法逆转的事实,重新走一条哪怕艰难,也必须开拓的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个人和企业类似,只有迭代速度最快的人,才能站在最前端,而最后端的人,最后被挤掉生存空间。以人力资源经理为例,假如未来大量存在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该如何面对这个业务场景?是不是不懂人工智能的人,连人力资源职业都入不了门槛?
06 未来一些可能有所作为的方向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目前的中国超过60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2.3亿,但是他们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被忽略的,仿佛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是正在工作的人的世界。但是未来,随着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他们各方面的需求,急需要加强。你现在能想到的老年人的活动,是不是仅仅停留在广场舞?然而,广场舞不可能是他们的所有,而这就是未来一个急需要开发的方向。不要等着那个时候到来,而是我们现在就开始为他们创造需求。
农业效率提升。这个是应对上述人口化的一个措施之一。作者比较到“中国人均农业产值0.97万元,美国是58万元”,中国农业机械化率极其低下,未来劳动人口的降低,必须通过机械化进一步提升效率。以极飞为代表的企业未来大概率会将企业转型为大农业领域,那么我们呢?是否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去发掘我们应该在意的趋势和环境?
体验式消费比物质性消费更加吸引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网上买日用品,或者顺路从小店买,他们越来越少逛超市,越来越少逛街。另一方面,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网红店”的流行,来“网红店”消费,到“网红地”打卡,对年轻人来说,注重的不是消费,而是“体验感”。这种体验感,有4个步骤:“消费前是好奇、看见后是精细、消费中是高潮、消费后是回味。”并且,这种体验式小店,不在于地点多么热门,而在以他们的特色为自己打了最佳的广告,顾客也自发地追寻到哪怕再偏僻的地方,手机导航可以导到的地方,”网红店“就可以存在。
07 总结
回顾全文,于我个人而言,至少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未来的行动和考量,这也是与我个人思想和价值体系匹配后的相应行动。有待于未来一年来进行打磨和验证,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变更和不变量。
1. 培养个人多元化观察和思考的视角,避免只做事不看路;
2. 短期追求微创新,在微创新中积累突破性创新所需要的能量;
3. 重视社群,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主动加入;
4. 不要一味羡慕新兴行业,也要在传统行业中发现微创新的空间;
5. 个人的奋斗,需要在顺应社会和国家的潮流,技术的潮流不可阻挡,唯能勇敢应对;
6. 未来方向可以考虑老龄人健康产业、农业机械化产业,而在经营过程中,要同步注重体验感。
08 反观
于我的专业领域,我的慢变量是什么?顺势而为的“势”又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