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文字的表达是最直面并且强有力的。
小时候的记忆,有的模糊,有的清晰可见。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那时家境清寒,日子过的拮据,母亲会时而赶集买来好吃的,自己也会活蹦乱跳的感到满足,平日里若是没有集市,村落里也会经常有熟耳的吆喝声,仿佛是一种集结号长而已久形成的固定旋律,小伙伴们便会不约而同的凑到一起玩闹。父亲在外工作,偶尔回家带些让我感到稀奇的东西,自己能一个劲地研究半天,总是尾随他身后,觉得他是我最大的依靠,父亲工作临走时总会给我一块两块的零花钱,当时有种觉得这么多钱够买好多零食的小单纯,当然,也会有几次哭着闹着要去跟他一起去上班的地方,甚至追到几里以外的地方然后又灰溜溜的回去。不免也有淘气,会因下河摸鱼爬树摘果子回去被训斥,印象深刻的是与小伙伴一起在别家西瓜地偷吃,后来当被得知“上门讨债”的一顿大哭,从而也被贴上小鬼淘气包的标签。那时候,简爱、便是大爱;单纯、便是快乐。
大概很多男孩子都会有一个英雄梦,仗剑走天涯的逍遥,常常会因看到武侠剧自我陶醉乐此不疲。当然也向往学识渊博,记得外婆家附近一户人家,一位教书老先生教育自家小孙子打小读四书五经,三字经首当其冲,做人基本准则,再就是古今中外经典著作,国内的重在道行修养,国外的重在哲学思想,美其名曰,也算是一种内外兼顾。自从拥有了一部心仪已久的随身听,播放着那些流行的曲子,《夜曲》、《双节棍》..... 嘴角不时的会去五音不全的哼唱,那是青春的悠扬,芳华的桀骜。当时所在的学校稍有偏远,步行或骑行,冬天时分,学校门口的早餐店面一度是破晓前最亮眼的,仿佛是一阵钟声敲响后精心为学生打造最新一天美好的开端,豆浆油条也从那时候拉开了帷幕。学校里、操场边 、偶尔会有一些情窦初开的小情侣青涩的手牵手,透漏着青春的气息。譬如《苏菲的世界》所概述,我们从一开始便有了真善美丑的界定,有了基本的概念。后来在成长以及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逐渐修正,完善,有了稳定的三观。
工作后感觉空闲的时间少,当然成长的空间却多了,也是最能提升自我价值。朋友们每逢过年过节便会相聚,叙说各自的经历以及对事物的观念,虽说长久未见,但也聊得投机。路过曾经街边的咖啡店,点上一杯卡布奇诺,小巷的夜晚还在,犹如被风雨洗礼过。
阶上尘,尘中客,踏遍那三千红尘落落;案上砚,砚中墨,叙写那故事的故事。 http://t.cn/E5V16b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