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的一次大战。在这次战役中,孙刘联军大胜,曹操北逃。孙刘联军在乘胜追击时,有没有捉曹的兴趣呢?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某些网友们议论,说赤壁大战后,曹操死不得,他一死,北方必乱,将陷于四分五裂之中,那时孙权一家独大,对于立足未稳的刘备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诸葛亮便派关羽埋伏在华容道,专侯曹操。某些网友们还给出两条理由,第一,让关羽报答曹操昔日不杀之恩,第二,让关羽也违一次军规,回头诸葛亮也给关羽一次不斩之恩,收服关羽和张飞。
第一条理由暂且不论,第二条理由明显的十分荒谬。军规就是军法,军法如山,违令者斩。这是亘古不变的条例。诸葛亮以不执行军法为代价,来收服关羽和张飞,试问他以后,如何的令行禁止?诸葛亮是千古第一贤相,才情自古至今无人不服,他要收关羽张飞之心,办法多的是,何必要用这种愚蠢至极的方法?这不是侮辱诸葛亮的智商么?
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那是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集团的时侯。诸葛亮比刘关张年轻得多,虽然名气大,但才具未显,因此关张不服。随着相处的时侯久了,诸葛亮的才能逐一展现,关张再也没说过不服诸葛亮的话。
所幸的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只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演义。历史上根本没这回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孙权和刘备是否真的想捉曹操?
在孙权集团,不但想捉曹操,更期盼打垮曹操集团,自此以后,孙权集团一家独大,岂不美哉!孙权集团自然也会由此产生削平群雄,一统天下,建立王朝的雄心。这很正常,不必惊诧。
从刘备集团这边来讲,自然不希望孙权集团一家独大,所以刘备集团希望有一个足以威胁孙权,使他不敢轻易背盟的势力。这一势力,非曹操集团不可。但要由此判断刘备故意纵放曹操,那就把刘备想得太迂腐了。
历史记载,刘备是派过兵去捉曹操的,只是去得晚了,曹操早逃得没影了。大概罗贯中据此一段历史,演绎出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假设刘备派兵派得及时,曹操又足够的不走运,被生擒活捉了。我相信曹操见到刘备,不会横着去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以曹操的权势,他肯定不会轻易就死。即使他不肯和刘备谈,他的部属也会和刘备谈,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替曹操赎身。
至于东吴孙权在得知曹操被捉会有何反应,刘备真的不必太在意。孙权同意让曹操生,刘备当可分一部份好处给孙权。孙权若要让曹操死,那就更妙了。刘备大可对曹操直说:“操哥,不是我不放你啊,是孙权这小子和我杠上了。放了你,我后患无穷啊。要不,你先把孙权收拾收拾,让他不蹦达了,我再放你?”
那时曹操集团只敢和孙权集团打得昏天黑地,不会轻易来招惹刘备。刘备趁机攻城掠地,建立势力,只怕更容易些。
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刘备为什么就没有捉住曹操?
我个人给出的理由:第一,曹操是军事家,吃了败仗,自然要防人捉他。他打不过,难道就一定逃不过?所以,曹操不是那么好捉的。估计刘备也是派一支兵去试试,能捉到最好,捉不到拉倒。而且这一支兵还派得晚了,去的时侯曹操早逃得没影了。那么,刘备当时没有料到,难道诸葛亮也错失先机?这个原因就是我要说的第二条理由。
当时赤壁之战刚胜利,刘备和诸葛亮就忙着抢地盘,去摘胜利的果实了。《三国演义》中第五十一回,诸葛亮一气周公瑾说的正是这事,并且最后下了一句评语:几郡城池没我分,一番辛苦为谁忙。刘备当时兵力有限,都撒出去争夺荆州,襄阳和南郡了,实在没有精力去管曹操。毕竟派兵少了,不是曹操残兵的对手,派兵多了,又影响当前的战略,只好暂时搁置。
总而言之,赤壁之战胜利了,刘备和孙权都想捉曹操。孙权想捉曹操,是要曹操死,从此开创一个对东吴更有利的局面。刘备捉曹操,不一定要曹操死,更多的是想捞好处。因为立心不同,所以釆取的对策也不同。赤壁之战胜利了,孙权集团还和曹操集团打得难解难分,刘备集团已经开始算计着摘桃子了。最终的结局也不同,孙权集团仅仅保住了江东,而刘备则获得一个足够大的立足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