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其实很多故事,限于时间篇幅和记忆,没有办法一一讲述。
在这里匆匆记下两个故事
01浮桥的木
当时红军转移,必须要通过搭建浮桥过江,当地的老百姓十分热心的捐出了自己的门板,但能用的木材依旧不够,这时一位姓曾的老大爷将自己百年后用的棺材板也拿了出来……红军婉拒了这位老大爷。但老大爷坚持要捐出去,并且认真表示“为了革命成功!”
搭浮桥当周恩来知道了这件事,深情地感慨“于都人民真好 苏区人民真亲”
于都人民真好 苏区人民真亲02绣球草鞋
草鞋排列的国家地图在长征第一渡博物馆,有一双草鞋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双前面有着绣球的草鞋。
它的背后有着这样的故事……(摘自《江西日报》)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有这样一双不平凡的草鞋
斜阳西下,晚霞映照着长征渡口,一江贡水潋滟向东流,犹如曲折灿烂的革命历程,亦似无数将士多舛的青春……
绣球草鞋(左下)中央红军在于都县集结10天,苏区妇女夜以继日赶制出20万双草鞋。夜渡于都河的8.6万多名红军战士,每人的行囊里至少有两双草鞋。其中有一双,如今静静地躺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橱窗里。它随红军铁流万里,又回归起点。80多年光阴,消磨了它的光泽又增添了新的光彩,它是那样与众不同:鞋尖上各绑着一颗红心绣球,鞋底、鞋面精编细织,用的是本地最柔韧的黄麻。打草鞋的姑娘叫春秀,绑绣球的红军叫志坚。两颗相爱之心,一个浸渍血泪以命相系的故事。
1
“同志哥,问你一下,刘亚楼首长来了么?”
1934年10月,初秋的黎明,霞光染红苍莽雩山之巅,一个年轻姑娘婷婷立在山脚,看着过往部队一列列、不断线地向于都河集结,一遍遍打听红一军团二师政委刘亚楼的行踪。
“我就是刘亚楼,你找我有什么事?”24岁的刘亚楼十分奇怪,他一点也不认识这个姑娘。
“我……不是找你,是要找谢志坚。”姑娘面对年轻的首长,脸颊绯红:“不不,我是找你,找到你才可以找到谢志坚。”
谢志坚是刘亚楼的警卫员,于都岭背镇燕溪村人,做过儿童团长,当了侦察兵,刘亚楼瞅他聪明机灵,要来了身边。
“嗯……是要给谢志坚请假……”
“成婚?”
刘亚楼明白了,谢志坚这小子跟人家订婚,女方嫁妆都备好了,新郎却找不到。
明天,原本是二人的好日子,如今却是部队战略转移出发的日子。刘亚楼立即派人传唤。
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匆匆跑来,“春秀——”一阵惊喜一阵傻笑,伸出手臂,转眼又怕烫着似的缩回,嘴巴喏喏,却吐不出字,“唉——”一声长叹,脚一跺,转身就跑入队伍,“谢谢政委,我不回!春秀,你回去——”
瘦白的月亮,悄悄挪移,照着床上辗转未眠的春秀……
婚姻珍重,却不能重于事业。自小青梅竹马,知道他的心拴在革命这根绳上。前次回家探亲时,说过暂不结婚了。婚期一推再推,是怕成家后会被拖累,又怕成亲后牺牲连累自己……可是,翌日是九九重阳节,他就要走,这一去天高地远……
鸡啼两遍,春秀摸索着起床。从床底下拽出一钵子平时不舍得吃的鸡蛋,把黄豆倒入木桶浸泡,将一簸箕花生拌沙土炒……午后,苍翠的山路上,一个红点,牵引着一支长长的挑担队在移动。紧赶慢赶十几里路,来到于都河畔。红军战士整装待发,送行的乡亲熙熙攘攘,大家有点惊诧,不约而同地翘望,为那红衫耀眼的姑娘侧身,让出了一条通道。
“春秀——”一声亲切的呼唤。春秀看见憔悴而熟悉的面庞,“志坚哥——”执手相看,未语泪流。“我不会拖你后腿不让你跟部队走……”“我不要你守寡,万一我一去不回,牺牲……”春秀伸手,一把堵住未完的话语。
情义满满两箩筐。香喷喷的茶叶蛋、金黄黄的豆包米果,让人直流口水的猪油酸菜,还有炒花生、盐豆子……一样一样往他嘴里送,往他包里塞;掀开另一只箩筐,一双双精致的草鞋,整整齐齐码放着,给他包里塞两双,腰间挂4双。
春秀是公认的草鞋能手,搓麻绳、捶稻草、编草鞋,一招一式毫不马虎,打出的鞋又厚又牢样式又好。9月底就上交完100双草鞋,10月里仍天天打草鞋。她在备嫁妆,嫁个当红军的男人,备最实用、最柔韧的黄麻草鞋。稚嫩的手打出了血痂,打成了草鞋纹般的茧子……
“首长、红军兄弟,今天,是我和谢志坚的好日子……来,拿鞋子,吃果子,吃了穿了打胜仗,不忘回家乡!”春秀笑着,招呼周围的人。
行军路上的“好日子”!
天呀,大家都愣住了,刘亚楼——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汉子,哽咽着。缓缓地抬起右臂,立正——敬礼!全体红军战士齐刷刷,立正——敬礼!一张张流淌着泪水的脸,向春秀、乡亲们致敬!红彤彤的日光,洒在奔流翻滚的河面。于都河,宛如一条飘动的红绸带……
哎呀嘞——送红军到江边,江上穿呀穿梭忙。千军万马渡江去,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怎能忘?红军啊,红军,革命成功早回乡。
朱唇轻启,春秀清亮的嗓音牵引出一片吟唱。歌声飞扬中,红军战士捧着美味的果食、精致的草鞋,捧着姑娘的一份深情厚义,踏上柔韧的浮桥——
“春秀,打完仗我一定会回来!”谢志坚执拗的军礼,久久倒映在水面上。
“我会等——”春秀大声回答……
2
山盟海誓随那几双草鞋一路征战。血战湘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一个接一个恶仗,一双双鞋陪伴谢志坚一次次闯了过来。最后仅剩两只,谢志坚不穿了,把它们捆在包裹里,宿营时,拿出来看看,摸摸,嗅嗅。
时光流转,次年5月,谢志坚随大部队巧渡金沙江时,夕阳暖照,岸边山花烂漫,当地的乡亲们依依不舍挥手告别。半年前的于都河畔情景重现,故乡啊故人……谢志坚心底暖融融地穿上珍藏的黄麻草鞋。过完河,脱下放回包裹,一路继续北上。
天险大渡河横亘眼前,“十七人飞十七桨,一船烽火浪滔滔。输他大渡称天堑,又见红军过铁桥”,战斗非常激烈,随时可能牺牲,来不及想什么,谢志坚第二次穿上这最后一双黄麻草鞋,冲向连天炮火——即使死,也不与春秀分开!
爱是最好的护身符,抹去草鞋上的斑斑血迹,九死一生的谢志坚,把洗净的草鞋再次珍藏起来。
世事却无法预料,部队进入甘肃省通渭县、静宁县交界处,健壮的谢志坚突发疟疾,虚弱之极,无法行走。刘亚楼无奈地望着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把他隐藏到当地一个姓苟的族长家养病。
这一留,曾经的山盟海誓便停滞了。
族长的女儿叫苟新堂,是个性格爽朗黝黑朴实的山里姑娘,她精心地护理这个英俊的小伙子。一个多月后,谢志坚的身体越来越好,心病却越来越重。每天天没亮,他就跑到后山纵身舞刀。等大家起床后,他又默默地不停歇地劈柴、下地。细心的苟新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个牛牯样的男人想找部队。
他终是不管不顾地走了,留下仅有的两块银元,欠着救命之情。
人留不住人,山留得住人。茫茫大山,他莽莽撞撞没能走多远,语言不通,很快被人盯上了。保长怀疑他是红军,连夜把他抓起来审问,被吊在树上毒打。闻讯而来的苟新堂抚摸着一道道血痕,用钱把人赎了回来。
再一次卧病在床,谢志坚听进了苟族长的话:追部队或者回老家,一个外地人是走不通的。他也明白地告诉苟族长:我不能留在这个家中,我有未婚妻叫春秀,她会在家里等我。说着,掏出了珍藏的黄麻草鞋。
谢志坚的老实本分,反而更坚定了苟族长保护他的决心。伤好后,苟族长介绍他到煤矿做工。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一边挖煤一边跟工友们讲红军故事,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当越来越多的人围着他转时,保长气急败坏,又把谢志坚抓了起来,严刑拷打,要把他杀了。
“他是我男人,谁敢动他——”苟新堂举着一把柴刀奔来,一声尖叫镇住了所有人。这个有情有义的男人、这个带给大家新思想的红军,不能就这样白白死了!碍于族长的威严,加上保释金的诱惑,保长再次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爱情崇高,却不能高于生命加革命的使命。谢志坚与苟新堂结婚了,洞房花烛夜,他把新婚的绣球绑在最后一双黄麻草鞋上,藏进衣橱,藏进心房……他以合理合法的女婿身份,成了当地一名挑担货郎,一面经营生计,一面悄悄传播革命。接下来又成了孩子他爹,和苟新堂慢慢地把陌生大山经营成温暖的家。
认了他乡不忘故乡——多少次梦回于都河……每到九九重阳那一天,他便比任何时候都起得早,取出衣橱里仅穿过两回的草鞋,面朝南方,庄重地点燃三炷香。
3
“打完仗我一定会回来!”1951年秋,谢志坚真的回来了。携妻带子的他给家乡带来了惊喜:大家都以为他早牺牲在长征路上了。家乡却给他一个噩耗:那个说过“我会等”的春秀,一直独身痴心等待,等到于都解放前夕,因参加革命活动被靖卫团杀害!
他一路踉跄奔到墓前,掏出那双珍藏的草鞋,双泪纵横,久久伏地。十几年了,草鞋如故,故人却阴阳两隔。一旁的苟新堂将他扶起,为从未谋面的姑娘默默点香焚纸……1954年,谢志坚辞去甘肃省静宁县十一区岷峙乡乡长职务,带着一家人回到家乡于都定居,在县副食品公司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长张德美得知有一双如此不平凡的草鞋,三番五次恳求他捐献馆藏。此后,纪念馆就成为谢志坚的念想,经常独自前往拜谒。即便在1992年病入膏肓的日子,他还由儿孙搀扶着到纪念馆三次。
那双绣球草鞋啊,他越老,越放不下。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