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感叹浩瀚宇宙的时候,可曾发现,繁星虽多,但不足以照亮我们回家的路;月亮只有一颗,却足以让我们分辨沟壑。
产品的功能过于宽泛的情况在中小企业尤为突出,在大企业则相对要好很多。原因很简单,小企业在创立之初有诸多的问题摆在面前:资金匮乏、盈利模式不清晰、团队缺乏经验,很容易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也很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做出探索;而大企业普遍已经具备了盈利能力,也有成功的产品在市面上销售,商业模式完整,而且管理体系也较为成熟,领导也比较难通过拍脑袋的方法做决策。所以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到新的突破点,小企业则是寻找到活下去的抓手(不好意思,大厂毛病犯了)。
当我们着手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往往四面八方的声音会告诉我们很多很重要的功能,让我们觉得这个也很重要,那个也很重要;用户要尽量多的覆盖,这个论点确实没错;更宽的受众群体意味着产品的销路会更广,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业绩会更好。决策者砍掉一个功能是非常痛苦的,他要面对的是一部分受众的失望,支持这部分功能的同伴的质疑,领导和投资者的压力。说白了,砍功能是一个风险很高,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具体砍了功能之后能省下来多少的生产力,这些省下来的生产力能让产品的其他部分得到多少的提高,更简洁的使用让用户体验提升了多少,这是很难量化的,也是很难讲的清楚的;而如果不砍这部分功能的话,做出来的东西是可以实实在在摆在每个人的面前的。经营者去找投资人,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能很好地阐述产品的哲学思想,或者他们根本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阐述产品的功能相对来说是一个并不那么困难的事情,功能就摆在那里,看着陈述即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乔布斯,都能基于一套理念去做产品。很多时候经营者只是发现了有些人似乎有某些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又不够支撑起一个产品,基于这样的现实,把其他产品里面受欢迎的功能加入到这个产品中,他们认为这样就有了更好的竞争力。
这样的想法从出发点来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想法的成立缺乏前置条件,那就是资金;在资金非常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靠一个点来颠覆一个领域,这样的案例还是非常多的,比如滴滴,美团,但是话说回来,又有几家公司的资金是非常充裕的呢,账上的钱只够发三个月工资的公司恐怕不在少数,靠一个点颠覆行业的事情,并不适合大部分的企业,甚至是绝大部分企业。
所以,当我们在犹豫一个功能要不要做的时候,我们不妨问自己,我们的产品是什么,给谁用,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初创团队的产品,尤其是没有什么背景的初创团队,前期的目标首先是活下去,而不是尽可能多地覆盖用户群体,大而全的产品功能构思无形之中给自己找了很多竞争对手,在层层环绕的巨大压力下杀出一条血路无异于自找死路。所以我们首先要找一个窄门(窄门出自《圣经》: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切入进去,找到产品生存下去的契机,然后将这个点好好的打磨。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平庸。
当手机也具有了不错的拍照能力之后,相机厂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厂家表示压力很大,开始陆陆续续关门大吉;很多人奔走相告,数码相机完了,数码相机没有明天了。十多年过去了,数码相机依然存在,不可否认他们的市场萎缩了,一部分实力不行的厂家出局了;但我们发现一个规律,每当行业的风向变了,最先出局的是低端产品,最先倒掉的是在这个行业挣不到钱的厂家,而优秀的厂家则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当你的产品和别的产品对比并没有明显优势的时候,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改变了,找到几个点深入进去,着手于未来建立优势,如果这个时候还想着要尽可能的留住客户,就大错特错了,不要过分的相信客户的忠诚度,他们只要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如果你是一家相机厂家,当你的某款产品跟手机拍照相比没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这条产品线存在的意义了,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盘踞着那微不足道的高地梦想着敌人不会轻易攻上山头的话,就很危险了。
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割肉。“割肉”并不意味着自尽,相反,适量的“抽脂”,能够让人活得更加轻松也更加健康,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的产品非常糟糕的时候,不妨自我审视一下,产品里面有那些功能可以归为多余的赘肉,把它们除掉,然后轻装上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