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专家解读秒辞:不是简单的“不喜欢”,更是挑战“不可能”

心理专家解读秒辞:不是简单的“不喜欢”,更是挑战“不可能”

作者: 佛系的阅读感想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23:22 被阅读7次

上班第一个小时看见同事打游戏就想走人、毕业3年竟连换7个雇主、被领导一句话气得转身写辞职信……当下处于职场最年轻阵营的95后群体,频频出现“秒辞”现象。相较于职场前辈,他们似乎态度更“刚”,行动更“敢”,效率更猛,一言不合就跳槽。

那些秒辞的95后,究竟是不靠谱的逃兵,还是忠于自我的勇士?

“关于95后秒辞,我觉得行动是以秒计算的,但辞职的念头不是在一秒内产生的。”日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接受本报专访,结合心理学研究和现实案例,分析95后秒辞行为的成因和特征。

汪冰指出,秒辞的心理临界点,通常出现在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再忍耐、得失的平衡被打破,感到“不值得”的状态中。“归根到底就是快乐和痛苦、得到和失去、获得和付出的对比已经严重超过了我们心理容忍限度的时候,那我们可能就会辞职。”

根据汪冰的观察,以下几类性格特质的人容易作出秒辞的决定。

第一种是“冲动型”。该类型的人不太考虑后果,“念头和行动之间的距离比较短”,易出现一个“情绪绑架”的行为。“情绪绑架的意思就是,你的理性已经被情绪的洪水淹没了。容易被情绪绑架的人,感到愤怒、痛苦、不适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作出一些重大的抉择,比如辞职”。

  第二种是“对舒适区固执”型。这类人“对职业抱有自己的期待,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适应我的”,比如会固执觉得别家老板很好,自己的老板不够好。这类人“归因偏外在”,喜欢“甩锅”,责怪他人,而免除自己的责任。

第三种则是“理性型”。看起来似乎是秒辞,但实则已经经过长时间的计划和思考。“这种人就像高压锅一样在蒸煮,直到有一天,这个气压突破了临界点,他可能会爆发。这样的秒辞,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秒辞分消极和积极两类。消极的秒辞者,到哪儿都不开心,永远在挑剔雇主;积极的秒辞者,始终有规划,知道自己能为雇主提供什么。

真正基于理性思考的95后秒辞,深究其原因,背后是这一代年轻人相较于父辈的观念差异。汪冰指出,95后的父母那一代对待工作的观念,往往是“从来没有觉得工作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儿”。

“但是现在孩子们认为,快乐是任何事情的标准,爱情应该快乐,工作应该快乐——这就意味着对痛苦的忍耐度在下降,有钱难买我乐意。当我们把快乐的主观感受作为一个职业的标准时,对职业一定是比以前更挑剔了。”

如今在很多95后眼里,即使自己很擅长做某份工作,但若工作不能再为他们提供热情和快乐,他们干得再好,也无法产生持续的成功感。

结合95后徐宇和王森的案例,汪冰觉得,这两个年轻人虽然处境和跳槽经历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辞职,不是出于简单的“不喜欢”,他们的辞职是在挑战不可能,挑战别人认为“既定的职业框架”。

案例中两个95后,大部分秒辞的动机是因为和自己梦想的远离。“这是我们衡量一份工作的方式:一个方式是外在标准,别人眼光中的我,别人给我的薪酬等;一个是内在的指标,如生命价值、意义、可能性”。  任何一场辞职,逃离不是最终目的,你要去哪里才是目的。

“他们这种秒辞,是带有一个强烈、长久的目标和规划的。他们在经历‘不喜欢’的工作时,是个‘照镜子’的过程。”痛苦,或许在提示自己和这个工作不匹配。汪冰觉得,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画出自己的事业地图,必然很长时间里要承受迷茫。“没有地图,但我们有指南针。”汪冰以案例中95后为例,他们敏感运用了“感受系统”,知道自己对理想职业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很好的指南针。

  除了拥有敏感的“感受系统”,年轻人还需要配备一个强大的“屏蔽干扰系统”。“你可能会看周围人,觉得我和你同时毕业了3年,你怎么都到了那个程度,我才到这儿?我要不要也去你的那个方向?”汪冰强调,所谓“做自己”,是一定要支付焦虑的代价的。“做自己”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意味着更困难,未必会成功。

  95后这一代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我“感受系统”,且强调要将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一起,秒辞就颇像是一场不断对抗迷茫的旅程。“在初入职场的10年内,你需要不停地寻找。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探险家,你不会惧怕迷茫,你应该拥抱迷茫,探索未知的新大陆”。

汪冰觉得这于95后而言未必是坏事,所谓一下子就能看清楚的路,那一定不是你的,而是别人走过的路。你的人生道路应是独一无二的。

  汪冰感觉到,职场环境已经在慢慢为这一代爱拥抱改变的年轻人而改变了。“当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心态,成为一个潮流,那社会会因为年轻人的要求而变革”。

当年轻人都去选择他们真正热爱的岗位,焕发热情和积极性,这对社会来讲是把零件放在了适合的位置,方能发挥最大的效率,人尽其才。“缺乏流动性的社会,所有人都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社会效率是下降的,质量和幸福感也会下降。”

  年轻人的秒辞现象,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更大挑战。“不管是组织想留住人,还是人想留在组织,组织都要去研究如何能够搞定他们的心,他们最在意什么?”

汪冰相信,往后的职场中,企业对秒辞的年轻人会予以越来越高的容纳程度——但前提在于,那些秒辞的年轻人,能清晰明确曾经每一段路途的收获,以及现今的职业诉求,让企业看到的你,不只是一个情绪冲动的秒辞者。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心理专家解读秒辞:不是简单的“不喜欢”,更是挑战“不可能”

    上班第一个小时看见同事打游戏就想走人、毕业3年竟连换7个雇主、被领导一句话气得转身写辞职信……当下处于职场最年轻阵...

  • 上瘾别解

    上瘾别解 王华 据心理专家说:喜爱某种事物,成了癖好...

  • "解"与"系"中的诗情

    原诗: 纽扣辞-九八八年 解解系系解,系系解解系。 ...

  • 不是不喜欢,只是不可能

    “你就说,你喜不喜欢我。” “喜欢。” “那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对不起,因为我们不可能。” 01, 我找到他,...

  • 读秒

    一二三四五六七, 短针无语长针急。 数尽时日读分秒, 芳华尽落晨露曦。

  • 读秒

    听,这钟声嘀嗒。 听,似心在抽泣。 听,这身边的喧嚣。 人海中闪过的身影, 如秒针跳过, 就那样驻在你眼, 就那样...

  • 【读秒】

    这就是当下稍不留神他就会不知所踪 紧张吗一秒一秒贴身的压迫感 不是快要结束是已经结束就怕你还在犹豫 能怎样唯有忘掉...

  • 《读秒》

    有谁秋夜把思牵 风掀动帘拨雨怀 凝窗细听钟秒声 苦我南山不见颜 心若发丝流水去 何方是处茫然故 桃花叶瓣轻沾笔 月...

  • 解花辞

    解花辞 作者|天步子 岁月如花花似水,云天为家家何归。 烟霞缥缈时相见,青帝巡游下山隈。 手持花令因风召,十二月花...

  • 挑战更是机遇

    连续精进137/200 精进人:coco 每天更文,站在一天的末尾,抽离自己。 看待过去的一天,进行思考,归纳,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专家解读秒辞:不是简单的“不喜欢”,更是挑战“不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xq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