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名词,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
生日:
在30岁的时候,正好赶上闰四月,我过了三次生日,
第一次,初到30岁我很紧张,
是否符合了三十而立,如数家珍,对比同龄,人一旦对比就会痛苦,我自动忽视我拥有的,羡慕我还为达到了,
第二次,发现只有我在意自己的三十岁,
生日像是一个路标,未到之前,它指引我,我盼望它,匆匆错过以后,我并未如想象般冲出水面重生,前路还是那个前路,我以为这个仪式可以让我重生,这条人生路并没有因为三十岁生日有一丝变化。
第三次,它对我无法再起波澜,以至于我是两天之后才发现,
两天后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生日只是在提醒我,你需要对自己负责,也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侄子侄女们,我还记得在我大舅二舅过生日的时候,你们还会围在一起给他们唱生日歌,几年过后,唱到一半的时候,你们在意我们的目光,以至于第二遍的英文草草结束。
今天给你们的第一个建议:
生活总需要点仪式感,来提醒自己的存在。
小时候,家里限制零食,我只有在生日的时候,才能吃到奶油蛋糕,
对,面对一桌子菜,我只喜欢那个奶油蛋糕,
因为那是特意为了我而买的,一个蛋糕我可以吃三天,
我小时候性格内向,人也自卑,人群的小透明,我主要跟随大多数人就好,
在生日这天,我可以自己挑蛋糕,自己独享一个蛋糕,
即便我还在人群中,冰箱里面的蛋糕就是我的倔强。
这两年朋友圈有个怪象,恨不得一年24个节气都要吃饺子,
可能走在吃饺子的路上时,我们才能脱离生活的不堪,把自己从水面下拎起来的感觉有一丝丝爽感。
第二个建议:
生日是在提醒我是谁,
有的人喜欢热闹,生日就喜欢人多,有的人喜欢安静,生日需要独自享受,
终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还是我自己吗?
我自己究竟又是谁?
如果能够记录一下自己每年生日的期许,会发现,从最初的梦想出发,一路曲曲折折,是怎么走到现在的,
我一直在把别人想要的,当成自己想要的,自己达不到,又会说这是别人想要的,以至于我可以继续偏离起点,不断调换终点。
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太深奥,不如换成,我怎么可以达成去年今天我对自己的承诺,
经营自己算是一门生意的话,在今天我该怎么处理没有达成的业绩?
多说一嘴:
我很难重视自己的生日,同样的我也会漠视他人的生日,
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于是乎,一个能够在人群的潮流中可以通过仪式感,把对方拎出水面的人,值得我敬佩。
致我即将步入大学的侄子侄女们,请你们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