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识花山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08:23 被阅读0次

    江苏名胜四十处,偏偏不见“花山”。苏州本身大名鼎鼎,花山隐入其间,不应该被遮蔽太久。

    初识花山是去拍白发魔女的专题人像,走进花山,草木葱郁、古道清幽,潺潺流水绕过碎石溯流而下,颇有凡人升仙之感,倒是适合武侠片的拍摄,金庸的小说里,不止一次提到苏州的美景、美食乃至美女,不止一次提到过吴侬软语和姑苏美景等江南元素。

    曾有一部电影《古刹钟声》,外景地就选择在这里,或许这部电影曾留下翠岩寺的风光与容颜,至少我记忆中是有印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年前我看《古刹钟声》时就已经神游过花山翠岩寺,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

    花山不高不大不雄伟,一百七十一米的海拔身材,在山的部落中太不起眼,可却是当年支遁隐居的道场,白居易、苏舜钦、范成大直到沈周、文徵明、王世贞都游历吟咏过的地方,尤其有趣的是大清王朝最爱出游的祖孙皇帝康熙与乾隆,对这座玲珑曼妙的小山宠爱有加,写过若干诗词。

    寻一处秘境,偶得此地,名曰——花山隐居。只见“空山可留”四字印与屋檐下,一道鹅卵石将目光引入其中:探头,皱眉,小心翼翼踱步穿过,刹那间,眉头舒展,原来此中有秘园。

    花山不高,但踏访时却不断逢山雨,忽大忽小,把山上的石刻温柔地打湿,当然也包括我们一行人的头发。摩崖石刻很多,大多是明朝后的文人们留下的。

    拾级而上,青石板路架着山脊,两旁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树,风来,清静。抬头只见寂鉴寺越来越近,三三两两的僧人闲庭信步,或低头拂袖。望山中斜阳,欣喜之情悠然而生,总算知道当年乾隆钟爱此地的缘由。

    花山曾有一座名刹翠岩寺,康熙皇帝敕赐寺名,当年他来花山,见庭中老梅初放,撰一联:“山花如有待,留得一枝开。”翠岩寺如今已然毁弃,留下若干根金山石凿成的石柱,在小雨中兀立着。

    我数了数高达数米硬骨嶙峋的石柱,二十根,仿佛支撑一段岁月,也许今后若干年里石柱仍都将这样默默地站立着。金山石以坚硬闻名,它们坚硬的身躯肩荷起一段历史。

    登上花山山顶莲花峰,这就是“花山”名字的出典。莲花峰上孤悬两块突兀的花岗岩巨石,高达数米,上宽下窄,宛如飞来的两页简书。

    花山的诱惑当然不仅仅是翠岩寺遗址,主峰莲花峰巨石叠累,爬上去远眺四野,令人神清气爽。而且莲花峰的石头形似龟背,摸上去光滑莹润,有玉质的感觉。

    花山的另一面是天池山,天池边有建于元至正年间的寂鉴寺,寺间有三座似木实石的石室。当年乾隆下江南登花山,寺里僧人专门为他凿出“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石阶,据说是一夜凿就。如果这传说是真的,说明当时寺庙里人力众多,香火繁盛,加班加点迎圣上的可能性很大。

    五十三级石阶,有几处踏上去空洞有声,我试了一下,果然足下有回音响起,说明石阶底下可能是中空的山洞,也许是至今未曾被人发现的佛门密室?

    虽然不知道花山为何有两个名字,后来才明白花山和天池山就是一座山,只不过前山和后山区别,山上有大石,危如完卵,名为莲花峰,古人花与华不分,所以华山也代指花山。

    花山隐藏了太多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有帝王,有高僧,有诗人,有隐士。岁月正是这样,被文化的河流运载着,冲刷着,同时也激荡飞溅着。

    到花山,以各自不同的识见与阅历,从心灵里贮存起这文化的浪花,带回生活的城市。或许这浪花会引发你的思索,打湿你的记忆;也许轻轻一抹,水过无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识花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zs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