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鸿章与对外开放

李鸿章与对外开放

作者: bit1997 | 来源:发表于2017-12-24 11:38 被阅读0次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写信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愒,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杜挚有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苏子瞻曰:“言之于无事之时,足以为名,而恒苦于不信;言之于有事之时,足以见信,而已苦于无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封信是中国19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再三诵读。第一,李鸿章认定中国到了19世纪,唯有学西洋的科学机械然后能生存。第二,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已经看清中国与日本孰强孰弱,要看哪一国变得快。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世界的、历史的意义,他一下就看清了,并且大声疾呼要当时的人猛醒与努力,这一点尤足以表现李鸿章的伟大。第三,李鸿章认定改革要从培养人才下手,所以他要改革前清的科举制度。不但此也,他简直要改革士大夫的人生观。他要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而把科学工程悬为终身富贵的鹄的。因为李鸿章认识时代之清楚,所以他成了同治、光绪年间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

相关文章

  • 李鸿章与对外开放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写信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

  • 李鸿章与对外开放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写信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

  • 曾国藩的好学生-李鸿章

    曾国藩与李鸿章关系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父亲是同事,李鸿章青年时来京做官,当过曾国藩的学生,这时候,关系交浅。直到曾国藩...

  • 李鸿章见卑斯麦

    1896年6月17日,李鸿章与俾斯麦会面了。李鸿章身着黄马褂,俾斯麦则胸佩大十字宝星,头戴御赐王冠。 李鸿章先作揖...

  • 也说李鸿章

    清朝李鸿章,评价不一,众说纷纭。研究李鸿章,还原李鸿章,了解李鸿章,正确评判李鸿章。 (一) 年少李鸿章, 豪情有...

  • 梁启超

    康有为的学生 在康有为与孙中山的交锋中 渐渐背离师门 得到李鸿章的认可 和李鸿章立传 令人感动 拿李鸿章和日本首相...

  • 829.《曾国藩家书》:李鸿章与曾国藩,亦师亦友的恩怨情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名臣,拥有很高的才华和智慧。李鸿章也是曾国藩的入世门生,后来还成为他的幕僚。 李鸿章与曾国...

  • 李鸿章与洋务

    要说在晚清的历史上被骂得最惨的人物,整得最惨的人物,除了所谓妖后慈溪,什么军阀袁世凯,在之后,就非李鸿章莫属...

  • 李鸿章与洋务

    李鸿章半生从戎,半生洋务,最终却落得卖国贼的骂名,这是为什么呢?他的一生真的是如此失败的吗? 李鸿章 ,在安徽出生...

  • 心怀利器,杀心自起

    心怀利器,杀心自起 语出李鸿章 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李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一次外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鸿章与对外开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ac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