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约八点的样子,我接到一位老师的电话,那头说:校长,您在学校吗?说完就哽咽了。我赶紧说:现在不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她似乎更着急了,干脆哭泣起来,说:就是上周跟您说过的那个孩子,今天家长来了,好像全怪学校了……我和W组长都说服不了……叶主任又有事去了,您能来学校不?
我没有多想,说:你别急,我马上来。她似乎一下觉得有希望了,连忙说:谢谢校长。
我赶紧开车,选最优路线用最短的28分钟抵达学校。路上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也回想了一下放假前和这位家长、孩子有过的一次见面。
因为放假前,L老师就告诉我,班上有个孩子在课堂上打手牌,已经进行了严厉批评,并且喊了家长来校。那天家长把孩子带回去后,结果第二天返校时发现孩子的脖子和手臂上有了多处划痕,就吓着了,担心孩子有自我伤害倾向,于是决定再次请家长来校沟通。也就把这情况向我先做个报备。
L老师是初二时接的这个班,也是第一次当班主任,看得出她在处理这类事情时,心里不太有底。于是我悄悄地跟了过去,恰好看见孩子坐在办公室,划痕虽已结伽,但确实还很明显。我没有惊动孩子,此时正看见老师领着爸爸进来,应该是老师告诉了家长情况,爸爸下意识地拍了拍孩子的背以示抚慰,可是孩子并不领情,向旁边躲了躲。
这类孩子的问题我不是第一次遇见了,直觉告诉我,孩子和父亲的关系比较紧张,就凭这一点,我觉得转变这个孩子一定要从家长身上找突破口。
于是,在微信上和L老师简单聊了一下处理方法:
——“刚才我看见一个细微的动作,他爸去拍他,他都要挪开,说明他心理很抵触父亲”。
——“此时要跟他说,或许你不容易,感觉自己的童年受到了伤害。但是父母是不是更不容易呢”。
——“尽量让他们父子共情,可以让他爸爸和他敞开心扉聊,父母也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的不足。”
——“你下次跟孩子见面说话,可以试着和孩子拍拍肩,击击掌,握握手,甚至可以抱抱他。孩子的厌世所有的原因都是缺乏爱。”
——“所以我们可以先去理解孩子的脆弱,让孩子也拥抱自己的脆弱。毕竟他还是个孩子。”
这些建议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来说,内心肯定觉得有道理,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要一个年轻老师既能理解孩子,又能理解父母,关键是自己在什么问题前都能扛得住,这需要历练,需要积累。
果然,在昨晚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觉得班主任和年级组要他们写承诺有点不太理解,他们认为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有事家长也鞭长莫及。而老师又觉得孩子毕竟有过自伤行为,家长不写一个监护人的承诺,后续的教育就似乎没法进行,毕竟在生命安全面前,任何的管教都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老师和家长之间之所以产生了这个分歧,其实就在于一点:双方都觉得写承诺很重要,其实又忽略了写承诺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我和家长简单聊了几句并发现了这个关键点后,我选择了让老师回避,先单独听听家长的想法。
在家长把整个过程又说了一遍之后,我心里有了三个明晰的判断。一是家长明事理,二是家长很重视,三是家长需要老师的继续帮助。
有了这样三个判断,接下来的沟通就没有任何障碍。我讲了三点,一是请家长理解老师管教孩子的压力,并指出学校教育假如没有家长的支持,老师就会顾虑重重。二是请家长放下担心,写承诺并不代表老师不再关心爱护您的孩子,只是让老师更有信心和勇气来解决孩子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三是当前的焦点只有一个,让孩子不能再有第二次自我伤害的行为,所以今晚要和孩子见面。
这三点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家校关系说白了就是合作关系,任何一方的推诿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那么年轻班主任究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怎样才能迅速厘清主次并合理解决问题呢?通过昨天我的亲身体验,不妨建议以下几点。
一是在喊家长来之前,首先想明白为什么要喊家长来,或者说合不合适请家长来?一般来说,通过自己和学校老师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暂时就可以不喊家长来校,因为毕竟寄宿制学校的家长和学校都有着较远的距离,或者有着更多的工作负担,有些事情解决之后再告知家长,这样能收获更好的信任和感激。
二是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先找家庭教育的亮点,再来指导家庭教育的不足。比如昨天我就高度肯定了这位爸爸的职业是监理人,监理工作非常讲原则和事实,所以认定这样的家长就是懂道理的,只要以理服人。同时也表扬了父母一同来送孩子的做法,肯定了他们的重视、配合和支持。其实沟通的艺术是尊重的艺术,有了尊重之后,再指出他们的不足或者要担负的责任,家长就不会有任何异议了。比如昨天我也指出了他们家庭教育不统一的问题,一个溺爱,一个打骂。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心理冲突,把握不住对错的标准。并且告知父亲,孩子对您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亲子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弥合。
三是和家长沟通时要防止产生新的分歧。这是年轻老师容易忽略的,沟通过程切忌“数罪并说”,这样容易岔开或者冲淡主题,导致核心问题未解决,衍生问题又产生,从主动变被动,从简单变复杂,到头来一个问题都未解决。
说到底,教育是慢工细活,需要讲究火候。功夫若恰到好处,事半功倍。分寸若把握不好,事倍功半。教育需要担当,需要理解,需要智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但只要我们划清基本的责任,形成基本的规矩,把握基本的方向,假以时日,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来明达,与年轻人一起成长,是我乐意的挑战,也是我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