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矛盾的临床现象。近日,我们就遇到了一个舌为寒相,脸为热相的予盾案例,患者的舌诊显示脾胃处苔厚白,表明有寒邪存在;然而,面诊时却发现鼻翼两侧有红色痘斑,这通常是热邪的迹象。这脾胃到底是寒还是热呢?如何解开这个身体的矛盾之谜呢?
下面先来看舌诊与面诊的图片,图片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89606/4258922f13c00631.jpg)
舌相红圈处,为脾胃处,苔厚白,说明有寒邪存在,但发现其脸上鼻翼两侧有红色痘斑,且在鼻腔口,标红箭头处皆显红色,这是热邪内生。
也就是若从舌诊出发,脾胃处苔厚白,这是脾胃寒邪内盛的表现。而面诊则揭示了鼻翼两侧红色痘斑及鼻腔口皮肤红色,这是热邪内生的信号。面对舌为寒相,脸为热相的矛盾现象,到底是该用寒药还是该用热药?
再来结合唇诊,发现唇的中焦处是聚集的,就像一条路,路中间,车辆特别多,是不是会显堵?
那又是为什么堵的呢?仔细看舌相,舌的左半侧是宽于右侧的,也就是左实右虚,有肝气郁滞的相,同时木旺伐土而呈脾土虚馁,运化不了,产生中焦聚集。
放大了仔细看舌中间,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89606/692013b0b64c0e93.jpg)
可以看到舌的中间有条深的裂纹,我还为此写过一篇《裂纹舌的因果》,认为裂纹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的局部瘀阻不通相关。
故而舌诊是存在着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的局部瘀阻不通的,因不通才使得中焦聚集,而唇上显相,也是因为不通,在鼻翼处才有症状。
这么一分析,也因此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中焦聚集不通。
中医的治疗策略是不是就是疏肝解郁,疏通中焦?方药选择四逆散加大黄、厚朴,四逆散中柴胡、枳实一升一降,像踩自行车踏板一样,一升一降车轮转动起来了,再配合厚朴、大黄把聚集的瘀、寒、湿、热等垃圾往下排,聚集的或是瘀滞的中焦是不是就能疏通了。一疏通,新鲜的气血也就能供养到上面去疏通面部的血管脉络,使得鼻翼处的痘与斑也能慢慢消褪。
仅仅二天患者的舌相就有了明显改变,如下舌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89606/2897cf1d2ef33b74.jpg)
舌中间的厚白苔消得比较快,舌中焦聚集的相,反而明显了,也就是现出了其本来面目。
而七天后,脸上的痘斑已大幅消退,脾胃功能也有所恢复。这充分展示了中医的智慧,中焦一通,上下一对流,气血就充旺,身体中的各种瘀滞、湿浊等也相应被排出体外。
有了唇诊的辅助,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病症,总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给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实现精准施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