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注定无法一起,用只属于自己的方式令对方得到幸福。
真的很感人,故事和电影原本就是很主观的东西,加以道德观的捆绑,实则意义不大。
观影的一通大哭,再一次惊异与台湾人讲故事的能力,特别的能戳到泪点。反观大陆电影,喜剧一派插科打诨,最近的观影期,能想到的好电影“药神”,更近期一些“流浪地球”。演员的真实演技自不必说,迅速的去搜索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编剧,好吧,原来是参照着韩剧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而拍。不过也不必太过失望,台湾仍然自产出品过好的爱情电影啊,捻来想起“被偷走的那五年”“少女时代”。
带着感性的角度观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男1说如果一个人习惯了孤独,那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其实可以理解。想起一个日剧的情节,背景是大冬天,一位中年大叔从来不回家,不与朋友相聚,孤独一人,仅仅通过一种方式告解安慰,某一天应约而来竟然是他的亲生女儿。女儿或许是为了追求刺激,或许是为了赚取生活费。不乏讽刺,但是这真的很孤独啊。关于“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同类型日剧爱情电影,我推荐“恋爱写实”与“恋爱地图”。电影的讲述很安静的去刻画人物内心的波澜,画面依然静意,耐人寻味。能想起来的演员有陈柏霖和李小璐,是挺久的电影,那时他们值着青春鲜嫩。送给剧荒。
说回“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的影眾说,电影里男1为了自己的目的拆散别人,女1为了自己的私心抛弃玩弄他人。这样的三观极为不正。不应该为社会推崇,换句话说,这根本不是优秀共产主义该有的核心精神。
在故事的主观角度,个人认为“无病呻吟”是没有的。女1的眼里男1是比生命还要看重的存在。旁人不算什么。男二的出现,婚礼的场景,仅仅是女1实现男1愿望的手段。她真的爱一个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去实现它的愿望。最后她自己愿望显然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了。
故事仅仅一个故事,欣赏欣赏即咳。电影感动了观众,也创下了上映率,制造了群众话题。可以不讳的说是成功的电影。
反观现实生活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索的。观影完毕,很赞同男1的台词:爱上一个人是进入一个牢笼,陷进去了很难出来。细细回想,不仅仅是爱情,太过沉迷都是牢笼。现实中,譬如打游戏,贪恋美食,渴望奢饰品,都是亲自鉆进去的牢笼。我们需要更宽广的眼力,去辨别牢笼的所在,以及运行,有一个小小的方法,读书呀!
最hou,假如现实中我认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里的男1和女1,我会送一首陈奕迅的歌,“生而为人er其实你还好,想哭就要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