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4000年前实现大禹治水的伟大奇迹。
直接意味着当时华夏顶部精英的很大一批人实现了体神双休的修-炼状态(所谓的知行合一)。从河出图洛出书时期的理论雏形时期,到易生成后的华夏文明理论初建。
伟大的实践结果显示了华夏文明当时具备的相对极高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相比较而言,极大的修-炼人群的出现。
正是有这么多人进入修-炼状态,不断突破现实的局限,实现更伟大的进步,人类才仅有华夏一支族群勇敢抗击了大洪水。
华夏文明“自强向善”核心理念的核心就是修-炼之道。
修-炼者自胜。将每个体修的修-炼成果变成知识惠及群体,就是向善,向善的自胜才是自强。
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华夏文明以向善的价值观,规范修-炼目的方法,成就自强的超越结果。这是华夏文明始终跟随时代,突破自我,实现超越,保持持久存在的根源。
修-炼者都是突破个体的自我边界,这是自胜,自胜是修-炼的基础。但是如果自胜的结果都不能惠及群体,个体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的进步则无关。
因此个体的自胜要与社会的进步关联,达到自强的目的。才是修-炼更高一级的境界和目的。
大洪水来了,如果仅救自己,逃跑即可,这是自胜。但是让群体得存的实践本身才是群体大吉的自强境界。(个体修-炼于族群民族国家的关系,个体的自强仅仅是修-炼的初步初级形式)
华夏文明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这个区别,很显然,华夏文明很早就明确了个体与整体的存在关系。个体的自我实现高级需求与群体的大吉的存在目的高度契合,不仅仅使得华夏文明呈现更高层次的思考方向和模式(整体论范式),也直接打开了个体修-炼层次向上扩展的大门。
到周朝,华夏文明基本在统治贵族阶层为核心的一大批群体成员中推动了修-炼活动。这从老子对易的解读《道德经》中有所管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