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的生平与谎言

作者: 东吴学园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16:50 被阅读3次

    吴月竹

    自从上次写了篇关于哈利波特的读书笔记后,就一发不可收。多年前的热忱被重新点燃,促使我回顾这伴我十余年的美好记忆。

    但或许岁月的河床并非想象中那般纤尘不染,那个本当梦一般洁净瑰丽的魔法世界,再回首时却有些许暗黑的浓墨阴测测地游荡不去,正如,梦醒时分的感觉。罗琳编制的魔法世界是个美丽的梦,但梦的脆弱(包括部分魅力)源于它是一个谎言。

    多年以来,一直非常崇敬罗琳,叹服于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游龙戏凤般的文字驾驭功底。当阅读深度渐渐提高,怀疑便产生了,小说中正邪分界非常清晰,黑白阵营针锋相对,这显然是个有悖于现实的童话世界。

    邓布利多所领导的以格兰芬多为主体的凤凰社被罗琳大肆吹捧,但没人能够否认表面上慈祥和蔼的邓布利多是个工于心计的政客,伏地魔麾下的一丝莱特林为首的食死徒阵营是公认的反面形象,但为人诟病的黑魔王却深深关心着巫师界的未来,而斯莱特林重视家人、责任和契约的贵族精神也让人肃然起敬。这些,都让我们的罗琳阿姨轻轻地忽略了。导致大部分的读者也从未注意到,使包括我在内的哈迷们从小就倾向于可怕的大英雄主义和缺失公正的偏激。为什么小说中会出现这样不公正的情节呢?结合罗琳的个人经历和我这段时间的考据,我想从罗琳写作心态本身重新审视一下这部影响了一代人文学作品。

    罗琳在学生时代成绩非常好,她曾经信心满满地向牛津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但意外的是在三名实力相当的竞争者中,牛津大学录取了另外两名学生,而罗琳却被拒绝了。罗琳认为,牛津大学拒收她的原因是,她是平民家的孩子,没有另外两名竞争者那样有钱有势。由此她开始憎恨这所向来以不攀权贵著称的古老学府。

    其实,当罗琳成名后,一位当时主管牛津大学招生工作的工作人员解释,当年罗琳虽然成绩很好,但她的毕业论文与入学申请暴露出了她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上的肤浅。当时,因为被拒收而愤愤不平的罗琳并不知道这一点。她去了法国学习法语,在这期间,她被法国雅各宾血腥的革命思想洗脑,这使格兰芬多式的大英雄主义在她心中深深扎根,而英国优秀的契约精神,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传统从她的脑海中渐渐淡去。并且她在法国皈依了天主教,这使她更加厌恶教会的敌人——巫师。

    回到英国后,恰逢撒切尔夫人削减了社会福利,由此找不到工作的罗琳失去了生活保障,她对掌权派的憎恨更深一层。对于富足的中产阶级,罗琳也在成名后的采访中刻薄地称他们为“最自以为是的人群”。所以,在哈利波特的创作过程当中,罗琳将牛津大学和英国贵族当成了斯莱特林的原型,将他们写得虚伪、媚上、妄自尊大。而格兰芬多则是罗琳心中的理想社会:如水泊梁山一般个个皆是英雄好汉,蔑视规矩和权威,坚持绝对的平均。

    余下其实不必赘述,罗琳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总结罗琳的思想核心是两个字:民粹。出身贫寒的她从不容许社会精英掌握大量财富。正如她憎恨的贵族和以贵族为原型的斯莱特林。虽然巫师界不存在贵族,但斯莱特林们是贵族的真实写照。他们高傲,因为他们有纯正的血统,这有错么,血统意味着文化、传统、责任,这是任何一个贵族必须坚守的东西。像罗琳非常喜爱的韦斯莱一家,卢修斯称他们为“血统背叛者”那真是对了,对麻瓜世界心向往之,对巫师利益不闻不问。一个在筚路蓝缕,在麻瓜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巫师种族需要这样吃里扒外的纯血统吗?贵族精神的一大组成部分是契约精神,被雅各宾红色革命的血雨腥风洗刷得晕头转向的罗琳早就把这优秀的传统扔到了九霄云外。杀人如麻的黑魔王重视对斯内普的承诺,保证不杀莉莉就真的尽量保全,大爱无疆的邓布利多承诺保护波特一家,非但没有兑现反而利用他们的死来使斯内普倾其一生为他卖命。

    罗琳将贵族们描写得贪生怕死,对此我只能表示罗琳的选择性失明太严重了。二战期间,英国军人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五,而从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中学毕业的学生参军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按照规定,贵族子弟入伍即担任军官,为什么他们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士兵呢?因为他们每一次战争都冲在最前面,高贵的血统里沸腾的是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对于他们而言,血统,就是种族。这样的担当,是从小被福利制度养肥的罗琳所不能想象的。

    罗琳,她有着令人艳羡的文学天赋,但缺乏足够深厚的文学素养。 她搞错了自己的位置,作为作者,她只是个讲故事的叙述者,而非一个评论家。她笔下的人物,夹杂了太多的个人色彩,毫不客气地说,她过于浓重的个人情感让她笔下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没能真实而公正地呈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哈利波特会有那么多的同人小说,因为每一个人物都不够饱满,有太大的空间需要去填补。

    罗琳有着足够火热的激情,却缺乏一双冷静的眼睛;有足够犀利的目光,缺少了兼收并蓄的胸怀;有同情弱者的慈心,却没有尊敬强者的谦逊。

    被牛津拒绝后便狭隘的认为牛津攀附权贵,殊不知牛津大学建校八百多年以来,从未举办过一次像样的校庆。历史上有数不清的高层政要、经济大贾毕业于此,但在牛津的宣传材料上,从来看不到他们的名字,因为,浸透在牛津骨髓里的对于学术的憧憬和追求让她畏惧名利!反观罗琳笔下的霍格沃兹,这所同样历史悠久的学校。自邓布利多就任校长以来,霍格沃兹俨然成了凤凰社的人才后备基地:邓布利多纵容半巨人海格养巨型蜘蛛危害校园,让海格从此死心塌地;严禁斯内普说出卢平是狼人的事实,使四人组惟校长之命是从;像亲爹一样的培养哈利,一步步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扫平黑魔王的不归路……罗琳笔下最伟大的邓布利多,把霍格沃兹当成了黑白交锋的战场,当成了培养亲信的基地,当成了救世主的练兵场;唯独,没有把它当做宁静笃学的校园。

    正如只有曹雪芹这样经历过大富大贵的人才能创造出钟鸣鼎食的大观园盛景一样,罗琳永远不可能理解真正的精英所应有的厚重的积淀。捧着英国女王亲自授予的徽章的她,在媒体面前仍然不遗余力的抱怨着贵族的奢侈和虚荣;在小说中坚决反对血统论的她,却在她监制的电影中固执地要求必须要英国本土演员。

     她影响的小读者们终有一天会长大,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用自己的思考和爱去填补这些扎根于回忆中的美丽的遗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琳的生平与谎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ea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