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想

作者: 7度灰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21:44 被阅读0次

贾樟柯又要出新电影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看画布和宣传照,还是偏灰色的基调。

对贾樟柯的喜欢,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很久以前看《小武》和《站台》,现在也只剩下极为模糊的印象,只记得那灰颤的画面和一根电话线。

那个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贾樟柯长什么样,不知道他是不是有名气,更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看电影。

他喜欢拍自己的家乡,所以我对他电影的第一印象就是“穷”,那种“穷”,反而在局限的时空里很富有、很独到也很“泼辣”。

莫名就是喜欢那种永远都灰得泛出清透的色调,后来才知道这叫影调。

可知道了之后,却很难用陌生的眼光去看新奇的东西,那种第一次看到的灰色只能成为既定印象了。

不过我确实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上灰色的,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要偏灰,其实灰色,应该是个温柔的颜色吧!

提笔写到这,仔细想想,好像没有完整地看过贾樟柯的电影,最多也是一些片段,总觉得没什么资格谈喜欢。

不过总是有那么几个甚至有些破碎的片段停留在脑海中。

记得看《三峡好人》的片段的时候,有人在我耳边说了一句:“你看,这题目翻译成英文翻得真好!”

上网搜了一下:《三峡好人》——《STILL LIFE》。

确实好,倒不是因为这是多有技巧的翻译,而是这个译名让我脑海中一个个断开的片段慢慢整合。

我知道,贾樟柯的电影总是能让人用温存的情感记起点什么。

坐得离可视距离远了,没能一眼看到翻译,不过好在我拼命眨眼盯着画面,第一个镜头看得格外清楚,而且第一个镜头是个长镜头,时长足够让我慢慢看。

说起长镜头,谈不上喜欢,但是长镜头在商业大片的时代下确实是“珍稀物种”,它够特别,所以我对它自带好感。

这个长镜头的时长没让人失望,而且很平稳。

如果用稍微严肃一点的语言来表达,我一定会说:命运对小人物的锤炼在嘈杂却坚定的乡土环境中显露无疑。

嘈杂确实是嘈杂,可坚定是我的揣度,现在只觉得,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一群想活,想活得更好却不能的人聚在一起,在一条船上漂泊,没有比这更让人知道善良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只是有时候力所不能及罢了。

我对《三峡好人》的记忆大概也就只有这些了。

有时候偶然听身边的朋友提起贾樟柯,说起来都头头是道,但我只是听,听到他们说贾樟柯的电影音乐运用得很好,选得很恰当,我也只是点点头。

他们都没有错,一个编导生的入门基础就是会从视听角度分析电影。

只是,更纯粹地说,喜欢贾樟柯,喜欢贾樟柯的电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想喜欢这个词本身也应该是这样的,当我真的喜欢的时候,就忘了去分析,也忘了所谓的优缺点。

贾樟柯很喜欢用非职业演员,也很喜欢让自己的爱人出演,同一张脸在不同的电影里出现,多少会有些串戏,不过好在我对角色的记忆力还不错,所以不至于混淆。

觉得赵涛身上有股钻劲应该是从《山河故人》开始的。

对这部电影的印象要稍微不同一些,因为终于有我认识的演员了,不同大概也就这么多了。

刚接触电影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挺晦涩难懂的。

《山河故人》里有一场三个人在海边看烟花的戏,当时第一次听说有三角形构图这样的手法。

不过现在想来,三个人的关系里,一定有一个人要出局,只是早晚而已。

那场戏记得深刻不光是我听到了从未听过的“高级词汇”,更多的,第一次发现讲述的人也闪闪发光。

在我看来,那时候的我很羡慕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人,而且那种表达很是生动又别致。

或许现在的我已经做到了,又或许那个讲述人的语言风格我已经很熟悉,所以不再有所期待有所羡慕。

不过,如果转而将记忆停留在最初的那一次羡慕上,我会发现,我还是会羡慕。

没想过一件事重来一遍结果会不会有所改变,不过美好的记忆大多都应该保留原来的模样。

《山河故人》结尾的那一幕是我看过的贾樟柯电影片段中最喜欢的一幕。

余生漫漫不是一件浪漫幸福的事情,我也很难说心里有爱的等待就能在憧憬中获得快乐,其实最简单最朴质也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是一个人的善良。

我不想用多好的例子去论证它,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信念和一种直觉。

而我,愿意说我真的喜欢这个结局,应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馈赠。

盘点贾樟柯的电影,想到一部完整看过的,是《天注定》。

那个时候接触编导也有些时间了,已经能看出主旨之一是小人物的悲哀,不过也有人说那是以暴制暴的血色教训。

其实都是,只不过我们悲悯的角度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情节性强的缘故,虽然完整看过,但也说不上有感觉,也没有很特别的记忆。

如果非要说还看过贾樟柯的什么电影,那就只能把《江湖儿女》拿出来讲。

这部片子,我从未说过喜欢或者不喜欢,因为不熟悉,如果说之前的电影看过片段,那么这部电影,只是有一个晃影,只是赵涛开枪的那一瞬间震撼的声响。

写贾樟柯我是犹豫的,因为80%我可能写不好他,因为我不够了解他,不够了解他的电影。

我也不想在没有写好之后为自己开脱,不过我确实有权利去写,以一个普通受众的角度,以一个没有那么亲切的伙伴的角度。

写得不完美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还在写,因为有一天我还会再写他,不过那个时候未必能写出现在的感受。

我想,贾樟柯从没考上大学的那年开始甚至更早就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热爱,就已经开始思考生活。

因为嵌入一种情感不应该是生硬的,而是无声的柔和的,这一点,他很早就做到了。

贾樟柯写过回忆录,名字就叫《贾想》,那是他的回忆,而我的《贾想》,就是我的回忆!

相关文章

  • 《贾想》

    那天晚上,我骑着自行车一直在县城里游荡。县城万户掌灯,街上正是倦侣归巢的时刻。明月下最容易发现爱情,感觉屋宇...

  • 贾想

    贾樟柯又要出新电影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看画布和宣传照,还是偏灰色的基调。 对贾樟柯的喜欢,说不清是从什么时...

  • 贾想Ⅱ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

  • 贾樟柯——贾想

    无意中看了对于贾樟柯关于《贾想》的简短采访。感觉非常受启发。 好像没怎么看过贾樟柯拍的戏,但是隐隐约约有对他的一些...

  • 贾想 序

    我对电影的认知比较晚,我还记得12年在石家庄第一次相亲的时候,是一个同为老家平乡大我一届的女生。那个时候自己腼腆至...

  • 贾想 站台

    今天挺晚的 原因是晚上好了点活并且看了一部电影 春潮 讲原生家庭的 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会代入进去吧 现在的我觉得很...

  • 贾想 I

    看完贾想I发现这里面有还两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点没有写下来。 一个是贾对于第五代导演的看法,他觉得第五代导演并不是真...

  • 贾想II

    我上电影学院时已经二十三岁了,同级的大部分同学都高中刚毕业,他们和我相差五岁。我知道我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了,二十...

  • 《贾想Ⅰ》摘录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摘录: 1、因此便有人习惯性地要去占有“苦难”,将自己经历过的自认为风...

  • 2018.01-2018.03读书记录

    2018.01-2018.03读书记录 22本书 贾樟柯——《贾想1》《贾想2》 徐斌——《买个好房子》 郝景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eg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