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这一本书读了三个月,然后也没有很直接的读后感,只是很感慨,高中和大学都尝试过看这本书,都看不下去,这次却看得如痴如醉。。。真的很久没有用如痴如醉来形容看一本书的状态了,喜欢看小说的人,确实不应该错过这本集文艺,励志,悬疑,神鬼于一体的,字斟句酌,节奏呼吸都几乎无懈可击的书,终于体会到很多人跟我说,会看很多遍红楼梦,我想我绝对也会的。
晚上看书,白天听蒋勋讲红楼梦,使劲忍着不要看太快,但还是不小心看完了,目前蒋勋的课听到了56回,一定要强烈推荐一下,如此淡泊温润的读这本书,感觉简直好上天,里面充满戾气和怨念的桥段,被这个温柔的台湾腔一解读,稍引申,蓦然的感觉窗外的阳光都温暖了。
嗯,读后感啥的也没有,只是想聊聊关于几个我以前对红楼梦的误解吧。
关于情的,情一直是红楼梦的主题,但是没有读过书,不会了解书中女子们的才情和处世哲学,每个人都是如此鲜活,何止宝黛钗,一个绝对的文艺女青年的圈子,她们在宝玉的眼中,每一个都如此值得怜惜,这份怜惜又何止一个三角关系能说完的?深深的赞同蒋勋说的,宝玉是书里的一个菩萨,他对人的宽容,对周围人的闪光点(当然多是姑娘),是如此敏感和发自内心的羡艳。多情是大多数人给宝玉的定论,但情并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词,如果只是把它解释为爱情亲情或友情或就太狭隘了,所以宝黛钗的三角关系并不是没有,但是那简直是太小一部分,在这个文艺女青年的圈子里,更多的是心心相惜的情,这些在大观园里绽放的青春期的生命,每个人都有些自己的小性情和刁钻古怪,在那样儒家礼教的世界,都在自我的小世界里绽放的如此精彩,今天,文艺青年们又何尝不是呢。
关于神鬼的,在这小说里神鬼的故事竟然如此动人,又有仙人又有超现实主义,因为故事大概都了解,之前还总觉得神鬼很可笑,但读了原文,却赫然觉得,这些竟然是作者最直抒胸臆的部分,看得人一阵阵感动,好比和尚和道人的机锋,宝玉的梦,梦到太虚幻境,梦到另一个自己,这些美丽或恐怖的幻象,作者不停的在故事主线里跳出来提醒读者红楼梦的题,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才是最终的归宿,谁又知道不过是场梦呢。
觉得自己可以写很多,但写着写着就断了,一本红楼梦的内容庞杂,怪得有人延展开了所谓的红学,里面的礼仪,服装,建筑,饮食各种小细节的每项内容,都可以拿来做各种考证,但我仍是不喜欢这样把他拆开揉碎的解构,这些迷人的细节归根结底还是为小说服务的,如果我们执迷于所有的判词,映射,岂不有如纠结分辨真假了么,一个梦而已嘛。
至于80回以后,突然好像变了风格,一个原因是不知道作者突然在着什么急,赶着给故事一个结局的样子,再一个就是没有了这些细节的描写,让小说变回了一部普通的叙事文章。但谁知道是不是换了人还是作者换了心境呢?
嗯,就先写这么多吧,也应该留点下次读的时候再说吧。
蓦的结束这篇读后感有点突兀,但是梦不都是这么醒的么?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