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芸从心理诊所出来的时候,天色已有了昏暗的迹象。
她用着无神的眼睛瞥了一眼天边的晚霞,很快又收了回来,落在近处。运气不错,刚好有一辆的士来到了她的身边,里面的司机打量了她一眼,说:“姑娘,坐车吗?”张芸轻轻点了点头,上了车。
司机是个中年男子,从反光镜里看着她,见她不说话,便主动问道:“请问去哪?”
张芸在想自己的事情,听到司机招呼自己,才回过神,说:“火车站。”
诊所的位置在城郊,火车站离那也就一两公里。城市是繁华的,但是只要离开了那片喧嚣,四周就会越来越静寂。
一路上,司机多次想和她交谈,但都只得到了冷淡的回答,便只好自己打开收音机,听着电台里播放的老旧英文歌曲。
张芸看着窗外一闪而逝的树的身影,回忆过往:丈夫出轨、女儿早夭、自己被逐家门……
在她无比清晰的记忆中,自己的女儿是被那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女人害死的,但是警方却声称找不到对方作案的任何证据。
最初的自己十分崩溃,经过两年时光的沉淀和持续的治疗,才渐渐恢复了神智,可过去的创伤依然在,她的意识受到剧烈的刺激就会出现混乱,产生幻觉,甚至能提前感知到别人感知不了的景象。心理医生嘱咐她一定要减少回忆的频率,并用一种特殊药物帮助她斩断过往。
为了彻底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她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远离他们。而如今,她再次选择离开,则是因为她刚得知了消息——他和那个女人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旅游。
她怕再次遇见,哪怕只有一丝的可能遇见,她都无法接受、更无法面对。
所以,只有逃。
2
出租车在靠近火车站的地方停了下来。
张芸付钱之后下了车。她的额发有些凌乱,手从一个破旧的手提包里,掏出了早已托人买好的票。
等车的人虽然不是太多,但也有不少。顺利通过安检,她回望了一眼自己来的城市,想到自己的前夫就在那里,想想他们一家三口幸福的样子,她就感到一阵恶心。
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她回过头,迈开步子,朝月台走去。
火车还有一会儿才进站,她靠在一旁的柱子上,随意打量着四周的人。有个农民工在地上坐着,蛇皮袋被他放在双脚旁边;有个老大爷拄着拐杖,戴着眼镜,低头看着今早刚出的报纸;更多的人,在售票口站立排队,或是来回走动。
形形色色的人,都与自己无关。直到,她看见了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大约三岁,脸圆嘟嘟的,左手抓着一个跳跳球。他的右手捏着一个年轻女人的衣角。女人穿得很妖娆,在售票口排着队,大约还有五个人才能排到她。无聊的她,便和周围其他排队的男性有说有笑,不时给他们抛媚眼。
不知怎的,张芸看到了那个女人,原本没有聚焦的眼睛,陡然绷紧,一刻不移地看着她的背影。她的心跳在渐渐加速,头脑在渐渐发木,原本尘封的记忆一点一点袭来!
没有错,绝对不会错,就是那个女人,不,是那个荡妇。就是她,我女儿才死的,老杨才离我而去的。
她为什么会在这里,之前不是在城市旅游么,难道是中途出了什么变故?老杨呢,他又在哪?
想到这里,张芸迅速地扫视周围,却没有看到那个人,更没有办法得知问题的答案。
她深呼吸一口气,使劲用拳头砸自己的头,告诉自己:快想想刘医生的话,不能再想他们了,不能再回到过去那种恐怖的精神生活中了。
她一边吃下帮助镇定的药,想要摒除所有纷涌而至的念头;一边,脑中不受控制地闪烁自己孩子小瓜的笑容。
幻觉中,小瓜拿着风车,不断叫着:“妈妈,妈妈!”她想要去拥抱小瓜,却什么都没有抓到。
景象散尽,眼前的地面上好像出现了一滩血迹,以及,被血染红的刚刚停止旋转的风车轮子。
虚幻着,真实着。
3
就在刚才那一分钟,她仿佛听不见所有的声音了。她的瞳孔流下眼泪,同时又散发出前所未见的忿恨。她看什么都是红的。在这一刻,她仿佛听见了火车进站的声音,但一看周围,其他人都没有任何反应。
身体仿佛不受控制一般,她慢慢朝着荡妇那里走去,尽量收敛着动静。那个女人仍旧在和别人说笑,女人的儿子还在掷跳跳球,嘴里哼着儿歌,球一跳一跳的,像一只顽皮的猴子。
张芸路过他的时候,迅速地用手将跳跃中的球往外一拨,球瞬间脱离小男孩的掌控,朝着月台边缘溜去。
小男孩看见球离自己越来越远,面色焦急起来,没有说什么,就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还在与人闲聊,没有觉察到现在的状况。
小男孩追着球而去,经过周围穿梭的人,在球快要掉下月台时,身体一蹲,手迅速一抓,将球抓了回来。他的脸上绽开笑容,失而复得的笑容。
远处火车的鸣笛声,骤然响起,等待的人精神都为之一振。
原来,刚才张芸没有出现幻听,只是比所有人都早一些听到。
小男孩拿到球之后,正准备朝自己的母亲邀功,夸耀自己的能耐,但当他想要站起时,却感到后背传来一股力量,一股自己无法抵御的力量。
小男孩身子一轻,下一刻,跌落到了月台下、轨道旁。
“咚”的一声闷响。
4
那声突兀的响动,惊醒了周围的所有人。男孩的母亲回头,才发现儿子的手已经没有握住自己的衣角,再一听,有火车声、孩子掉落声以及隐隐约约的哭声。另外,女人还看到了自己曾无数次奚落嘲讽的那人,看到她正背对自己,推下了自己的孩子。
张芸是离小男孩最近的人。她就这么俯视着,压在心里的那股怨恨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发泄。那种感觉,是一种酣畅淋漓的释放,是仇人终于受到了惩戒的爽快感。但在畅快的背面,她却感到了一丝不安和恐惧。
她看着即将到达面前的火车,又看了一眼男孩,正好见到他哭泣的脸、额头上浸染的血以及沾了血的跳跳球。看到鲜血的一刻,她的恐惧随着呼吸声,越来越剧烈,就像一个膨胀的热气球,马上就要爆炸。
几年前女儿在自己面前倒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场景。
绝望无助的场景。
“呜呜”,火车声再一次响起,仿佛来自天空的悲鸣。
她忽然一跃而下,来到小男孩的身旁,将他举起,放在了月台上。而她自己,已经没有时间爬上来了。
“对不起”她轻声对小男孩说,目光澄澈,再也没有了怨恨。
火车虽已刹车,但仍然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无可阻挡地,将她吞没。
——
天边的晚霞很美,落日西垂,夜晚即将来临。
一念之间,她终于做回了自己。
就像太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洒下的最后余光。
(完)
自我检查:根据其他朋友的反馈与自己的反思,这篇故事之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前面部分的铺垫过少,情绪渲染不够到位,转折力量不足。修改之后,希望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A
渴望:逃离荡妇三人,过平静的生活。
障碍:自己最不愿见到的人,来到了这座城市旅游。双方有碰面可能。
行动:女主进一步逃离,乘火车离开这座城市。
结局:逃离失败,车站相遇。
B
渴望:杀死荡妇的儿子,为自己早夭的女儿报仇。
障碍:心中的善良、愧疚,女儿逝世前无助场景的联想与触动。
行动:策划并实施了杀人行动。
结局:原本想复仇,结果悬崖勒马。救回了对方,自己却因为时间不够离开险境而失去了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