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代最潮的5个梦想是:
✦ 闷声发大财。
✦ 吃到撑也吃会不胖。
✦ 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不用上班。
✦ 开一家自己的民宿/咖啡馆/书吧。
3、4月是杭城最美的时候,气候温暖,万物复苏,适合出游,适合相爱,也适合窝在某个小馆里写诗。
作为一个爱泡咖啡馆的人,我其实一直品不出咖啡的好坏,对咖啡馆的评价全看眼缘和心情好坏。今天,我想写点关于我喜欢的杭州小馆的内容,如果你喜欢某个店,可以直接前往。
————————————————————————
1.拉姆咖啡
拉姆不止是一个咖啡馆,也是一个酒吧。
主店位于青年路的拉姆有十多年历史了,老板是当地人。我应该是在2015年第一次去拉姆,彼时,我通过都市快报结识了一批律师,其中一位好心律师向我推荐了不少杭州的咖啡馆,拉姆是他亲自带我去的一家。
我前往的主店在青年路,基督教青年会内。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是杭州青年学习西方文化的中心。
那是一栋独立建筑,在主厅里有吧台,一些卡座和一个舞台。
沿着长长的回廊走到建筑的另一侧会看到一个画室。我当时就听说,拉姆品牌创始人夏继清是一位著名留法画家,拉姆不止在经营咖啡/酒吧业务,也在开展绘画培训课程。
年份久远的拉姆慢慢赢得了口碑传播,人们纷纷从世界各地赶往这里。
2015年,他们家经常有驻场歌手在唱歌。我当时去的时候遇到了子龙,他是咖啡馆的负责人之一,唱歌唱得很好。
后来,我进入一家长租公寓公司负责新媒体方面的工作,我很希望能把这样的比较地道的本地小馆推荐给一些刚从外地前往杭州工作的租客。
抱着这样的“以公徇私”的目的,我再一次前往拉姆,也因此认识了拉姆的强哥,强哥给人的感觉也蛮好。尽管这件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成功落地使我心里有许多遗憾,甚至深感面子挂不住,但我心里对拉姆的好感依旧不减当年。
后来我才知道,拉姆是法文L’amour的音译,L’amour是法语中爱的意思。老板希望来拉姆的人,能够在这里找到对咖啡的爱,对艺术、对生活以及对他人的爱。
——————————————————————————————————————
2.舒羽咖啡
从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码头付几块钱船费就可以乘船从武林门到拱辰桥,穿过桥到另一头就是舒羽咖啡。
(武林门码头)
我想,舒羽咖啡胜在舒羽,也胜在地理位置。
我当时是偶然撞到这家咖啡馆的,非常神奇的是——
几年之前,我很喜欢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这档节目,在某一期节目里,他们邀请了来自杭州的一位女诗人——舒羽当嘉宾。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每天追中央卫视一档叫《远方的家》的节目,有一天我偶然看到节目在介绍一家叫“舒羽”的咖啡馆,我这才记住了这个名字。
(舒羽)
我当时是懵比的,进店张望了半天才确信,这就是当初我记住的那个舒羽。舒羽和高晓松是好朋友,她当过主持人、记者、编导,给咖啡馆定的Slogan是:让我们一起来,虚度光阴吧。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开咖啡馆而不是茶馆,她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咖啡馆。为什么开咖啡馆而不是茶馆,就像我为什么写现代诗,而不是写格律诗。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接受的文化都比较综合,东西交融、自在而为,哪怕一针一线、一炊一饮,又有谁能说清它们纯属于哪个国度?
尤其杭州,国际化程度比较高,自我存在而又包容一切,在一个中式建筑中、一座历史古桥旁,开一家西式的咖啡馆,这本身说明了很多问题。不过除了咖啡,我也很喜欢红茶,武夷岩茶、金骏眉。
有人说,缘分就是用语言说不清楚、无法用逻辑归因的一种存在。我想,我晃来晃去晃到他们家也可以算吧。未来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未知,许多人相信命运的原因是:他们日渐发现,好像有一根冥冥之中的暗线在牵引自己的归宿……
运河的雨景和夜景会更美,“舒羽”二楼视野更棒。
(夜晚的运河)
——————————————————————————————————————
3.晓风书屋
晓风书屋的分店比较多,其中一家离舒羽咖啡不远。这个品牌名气非常大,是总理亲自光顾过的店。这两年,他们已经把分店开到了我的母校杭师大。
杭州的这些书吧,咖啡馆都很有意思,它们的老板几乎都和当下吃得比较开的文化名人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本人也富有魅力。
15年,我在晓风书屋见到了诗人北岛。深夜对话中,我愣头愣脑问了句:开书店能挣钱吗?晓风书屋的负责人说:诶,书生开店,哪可能只是为了钱?
我为此在早期文章中写了一句——
关于商,中文常有“奸商”“无奸不商”的说法,可是,如果这个商是书商,则雅了,有趣了,可爱了。
然而现在,多吃了几年饭的我有了别的看法:经营在任何时候都是难题。我相信,适应时代是生存的一种选择,能运用商务运作让文化理念得到更好的传播更是一种能力。商业是不是就一定媚俗?文化是不是就一定高雅?不是。
(晓风书屋附近建筑)
实体书店这几年受到的冲击不小,用生存唯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民营书店不是一家一家倒下的,而是一批一批倒下的。一方面,门店创始人希望保持书店原有的风格,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为了存活与租金、税负做抗争,乃至,他们需要寻求财团支持。可惜的是,哪怕如此,依旧生存唯艰。
在这一点上,全球的同类店保持着高度一致的情况。
台湾访书人钟芳玲访问过许多美国独立书店。我兴冲冲把钟老师的书翻给一位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朋友看,结果他笑嘻嘻回答说:没了,这个店没了,这个店也没了。没了,没了……
(晓风书屋附近建筑)
如果今天我得以再和晓风的负责人谈话,我可能会贼兮兮问他一句:经济寒冬,时代变迁,你有怎样的感性总结?
——————————————————————————————————————
4.悦览树
悦览树目前一共有5家门店,只有开在青年路上、距离拉姆咖啡不远的一家是24小时不打烊的,它也是浙江省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
我第一次听说它应该也是在2015年,我的同学推荐了这个地方给我,当时我去宝石山跨年,她去悦览树。
(凌晨的悦览树)
这个店和新华书店连通,可以算是新华书店的“卡座”吧。
有意思是,很早之前我听说杭州有一个鼎鼎有名,被很多文艺青年追捧的咖啡馆。它叫“菲比咖啡”,开在凤起路上。杭州的文艺青年很喜欢聚集在这个地方,据说,它是内行人的暗号一样的存在。后来,菲比咖啡的招牌被拆了,老板开起了悦览树。
悦览树运营的模式偏互联网,和普通的咖啡馆、书吧并没有太多差别,他们组织作家、名人来做活动,也组织一些咖啡拉花之类的课程,他们售卖书籍和咖啡、其他饮品及茶点。
我去过他们的国大店和黄龙店,但我看不出非常特别的地方。相比西西弗,他们品控会显得稍微有些松懈。最近,我发现他们对互联网、新媒体运作这一块比较重视。
(悦览树-图自网络)
我的直观感受是它的扩张有点快。创业中,版图扩张太快常常会让内部人非常不适应,不知道悦览树感觉如何。
关于这一点,我必须再次夸奖西西弗,因为这一两年又看了很多店之后,我发现,作为一家大店,西西弗的经营做得算很不错了。尽管他们开新店的速度非常快,基层人员流失和所有零售业门店一样严重,但他们已经梳理出成套体系,对时下的市场把握比较好,可以保持正常扩张。
私心里,我希望每个开书吧的人都能把店开得很好。
——————————————————————————————————————
5.碧桃/小木屋/蓝山·黄龙
我承认,我喜欢碧桃小馆是因为它的名字好听,它的门头很漂亮,适合拍照发朋友圈。
你可不要看不起这最基础的优点,品牌名字在传播中占据的位置非常关键,“颜值正义”也是值得尊重的。
有人说碧桃小馆很商业气息。我个人对商业气息的理解是:经营不善。我发现,一些所谓文艺圣地最后结局不佳的原因往往是老板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追求,从主观导向上导致它的衰落。还有负责人一厢情愿,不懂得如何将自身特色与商业结合,导致了拧巴的传播。
但碧桃本身就不是用『 文化承载场所来定义的 』。
碧桃的扩张也很快。它的主店在浣纱路上,面积很小,有两层,装潢比较复古。相比前面几家店,他们家更商务、更社交,适合约会,他家不是书店,是餐馆+咖啡屋。
——————————
至于小木屋咖啡馆,它是我在西湖文化广场住的时候经常去的咖啡馆。
这个店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相当之好:就在杭州地标环球中心旁边,紧靠运河。
傍晚的时候,可以找一个位置,坐着发呆,看运河船来船往,看人们在黄昏时的神情——有一次我看到一对情侣吵架又和好的过程,觉得温柔又有趣。
他们家老爸娘和店长都很不错,很友好。老板娘总是很温和地和客人打招呼,看起来像是典型的南方宜室宜家型女主人。
——————————————
蓝山咖啡已经是比较大众的店了,而我对他们在黄龙的这个分店的记忆同样来自它的店长。
(杭州黄龙)
蓝山咖啡黄龙店开在杭州丁香公寓一楼,已经开了很多年了。与其说我喜欢这个店,不如说我喜欢店长。我去的时间有点晚,我风尘仆仆,心情又比较复杂。而她看起来很热情,且好像对当下商业运作中许多事情都有所了解,也表示理解。
(图自网络)
她当时说,当年,支付宝做推广的人也去过他们那里邀请他们使用支付宝,他们同意了。她说,公司的职能人员、运营人员一定要理解外面跑业务的同事,也要珍惜这些同事带来的每一项业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要坚守,她守在这个店里很长时间了,这没有什么,她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事。
我当时听到这话内心感到很温暖。年岁越大,我越尊敬能做好本职工作的人。
我总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坚持做一件事10年以上,我们就必须对他的坚持报以敬意。如果一项业务得以经营10年以上,它就开始有一点文化积累。希望这些店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杭州还有许许多多书店、书吧、咖啡馆,我并没有说全。比如,《风声》的作者麦家模仿莎士比亚书店的模式开的“麦家理想谷”,我并没有来得及去拜访。比如,高晓松的晓书馆,从好友的朋友圈看来,似乎也值得打卡。开在满觉陇的飞鸟集,几家开在西湖景区里的星爸爸也属于此类。
(南宋御街某小店)
开在平海路的芸台书舍,开在滨江的钟书阁,开在教工路的建投书局,开在南宋御街的猫的天空之城,还有店面很大的博库书城、连锁店漫咖啡则总是让我觉得缺少了一点东西。
(猫的天空之城)
关于类似门店或品牌的运营,我的感受是:我不相信书吧、咖啡馆是几场活动,一些畅销书就可以堆砌出来的。认真、踏实,稳定,长期的价值输出才能决定它能走多远。
很多人以为,群众都是愚蠢的,我们只需要给点小便宜,给点看似华丽的东西就可以唬住他们。其实群众并不愚蠢,尤其中国群众。大家都门儿精,只不过大家不说。
门店是需要时间来沉淀人气、韵味和口碑的,我们得对此富有耐心。
(夜西湖)
现在有那么多年轻人出来创业,拿到风投的钱就让一个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开满全国,动不动就把版图划到全世界。然而,当我们稍微与这些店产生接触就会发现,他们糟透了。也许,许多店的命运会和摩拜单车一样,迅速火遍全国,迅速圈钱,迅速撤退。
我与一位记者谈论这个现象,她的回答很精辟——
说白了,进入某些公司的员工一定要认清一点,那就是自己只是参与了一项资本运作,通过自己辛勤的工作帮公司撑起门面,然后圈风投的钱,靠着这些钱支撑公司运营,然后用风投的钱覆盖坏账。他们不是在做事业,也不是在携手打造一个伟大的品牌。
看清楚这一点,员工们的心里会好受很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不要来问我要怎样才能把这样的门店运营好,因为我也不知道。对于类似的机构,怎样的经营算是好的经营,恐怕只有长年浸泡在当中的业内人才懂,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反其道而行之,不要短视可能是最好的。
————————————————————————————————————————————————————————
“书痴评书”公众号,每周六定点更新,只写实在、靠谱的书评。阅读过海量书籍的“书痴”,对书的褒贬都足够真实,带你挑好书,告别传统“高评却无质量”的书籍。降低信息冗余度,只读优质书。微信搜索“书痴评书”即可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