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中最后一个星期,翻开日历发现今天是南方小年,那昨天就是北方小年,很多人纳闷了,为什么都是中国人,过个小年还分什么南方北方,把人都搞糊涂了,有时候会搞不清楚,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到底哪个在前面,幸好没有南方大年和北方大年,否则真的是过个年还要南北各过了。
其实南北方的小年,在清朝以前,是一个时间点的,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过小年。
可是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信奉萨满教,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他这一顺便,从此便出现了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
由于当时清政府的统治中心在北京,所以北方便改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由于地域关系南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较小,也不像今天交通和信息那么发达,所以南方很多地方仍然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小时候过年只知道过大年,除夕除旧迎新,初一收押岁钱,小孩什么都不懂,只到长大了才知道还有个小年,因为小年的习俗是祭送灶神,其实还有一个习俗叫扫年。北方人叫“扫房”,南方人叫“掸尘”,通俗说就是打扫家庭环境卫生,小时候不知道这些,只到长大后自己打扫卫生才知道过小年其实就是大扫除。
小年,是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
大年是乾卦,那小年便是坤卦。
“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正是小年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讲到,传说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那小年中国人吃啥呢?分不分南方北方,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然而如今生活条件都好了,也不讲究或者刻意在小年吃什么?但是总感觉饺子和八宝饭总要吃,当然也不去规定非要吃饺子和八宝饭。
毕竟小年这一天还没有放假,所以许多公司会选择在这一天大家一起吃个年夜饭,一起热闹一下,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和经历,展望未来一年的目标和计划,也算是一起过个小年,毕竟小年是大年的伙伴,一起过小年也算一起过年了。
吃好公司年夜饭,大部分公司可能就放假了,过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在家好好的打扫一下卫生,制定一下新年目标和计划,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示迎接新春的到来,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