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过年,大部分的人们心情应该是兴奋的,愉快的,但也有一些人却是沮丧的,恐惧的,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小孩子肯定是喜欢的。他们可以穿新衣、放鞭炮、点花灯、收红包,可以尽情地无忧无虑地玩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们百般疼惜,万般宠爱,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人都说过年就是过孩子,也正是这个道理。
有对象的年轻人,大概也是喜欢的,他们正处于甜蜜的恋情中,趁着过年,可以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出去旅游,也可以风风光光见双方的父母和亲朋好友,宣告自己已不再单着,正在走进了人生的新阶段,希望得到大家热情洋溢的祝福。
没有对象的年轻人,如果到了适婚年龄,很多人对于过年而言,从心理上是想回家的,但是害怕被父母和亲朋好友逼婚,害怕没完没了的相亲,本着逃避的想法,很多人只好选择不回家,或者出去旅游,或者独自待在宿舍熬过假期,祈求眼不见心不乱,主要图个耳根清净。
独生子女的夫妻,很多人也是害怕过年的,特别是对于究竟在哪里过年经常常争执不下,矛盾重重。
我们办公室的小李,她的父母一到过年,早早就为着她能回家做着各种准备,但往往都是空欢喜一场。他老公的老家在外地,双方假期都不长,为了照顾双方父母的期盼,他们只能一年去一家过年,隔一年轮换一次,今年去他丈夫家,明年就去她家,显得比较公平。不管怎样,总有一方父母只能在家冷冷清清地过年,心里很不是滋味,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尽管如此,但夫妻双方能互谅互让,老人家也相互理解,也算是不错的安排。
另一个同事,他和妻子都是个火爆脾气,每次过年都要吵一次架,甚至有一年还打了起来。他大男子主义严重,认为结婚后大年三十一定要在他家过,可他妻子就不信这个邪,就不愿惯他的脾气,说她父母把自己辛辛苦苦养大,她不能让他们过年显得冷清孤单,因而决定自己每年都要回自己的父母家里过年,让丈夫回他家看望公公婆婆。这样持续了多年之后,反倒双方都适应了这种做法,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相互之间倒也演变的平安无事,引得好多年轻夫妻效仿。
老人们大都喜欢过年,并不是他们喜欢看着自己的头发又白了一圈,年龄又长了一岁,而是平时儿女们工作太忙,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陪他们,让老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孤独。于是总想借着过年的机会,希望看到儿孙满堂以及家里热热闹闹的温馨场面,这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满足。
长期在外打工的人们,一年到头为了生活,离乡背井,舍弃家人,辛辛苦苦,奋力打拼。过年了,无论是否挣到钱,无论钱挣得多与少,无论车票多么难买,无论旅途多么艰辛,他们都会扛着大包小包,为家里的老小买上好吃的好穿的,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因为那是他们日日夜夜的牵挂,有了这亲情的召唤,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回家的脚步?
年,年年难过,年年过,有人欢喜有人忧。过着过着,自己就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