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猎豹傅盛:你积累的思维习惯,可能会瞬间变成零

猎豹傅盛:你积累的思维习惯,可能会瞬间变成零

作者: a5d587239395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09:43 被阅读0次

科技最厉害的地方是它承认自己不知道。

互联网,是全人类的头脑风暴,但它也塑造了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单一地输入碎片化的信息,却没有真正去消化。想要加速感知世界的变化,预见未来的趋势就要明白认知的本质是要深化,看到它最核心的东西。这是今天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大的命题,也是驱动科技发展,积蓄势能的起点。

猎豹移动 CEO 傅盛表示,猎豹的成长就来自于微小的认知——深化全球化这个点。

猎豹 5 月 22 日公布了 2017 Q1 财报,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超 6 亿,Q1 总收入 11.9 亿元,近 80% 来自欧美为主的海外市场。猎豹表示将不遗余力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持续引领中国公司文化内容出海潮。

今天的文章来自于——5 月 20 日,傅盛在由经纬中国和 36 氪联合主办的 MTA 天漠音乐节科技论坛上,进行了以《从互联网+到AI+》为主题的演讲。

他将为我们讲述以下要点:

互联网是上一个认知红利,下一个就是 AI;

未来所有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科技是基础点,但也要和应用结合;

深度学习是算法革命,本质上降低了技术壁垒;

数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规模标注数据成为核心竞争力;

未来,人类如果想生活得更好,一定是与在 AI 基础上用机器自动化的,能够和你发生交流,帮你完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机器人共存的。

同时他也提出猎豹的新使命是 Make the World Smarter,成为一家有伟大技术理想的人工智能公司。今天要做的认知升级是要把所有这些用户和 App 变成整个人工智能数据的集合,对 AI 整个体系的完善。正好昨天,AlphaGo 首战战胜围棋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结合这个背景来看傅盛的演讲也许会更有趣味。以下,Enjoy:

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在这么一个重金属的环境下,和大家一起交流。刚才《灰犀牛》作者 Michele Wucker 女士讲到了未来创新的不确定性,我觉得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考虑不确定性。

我昨天刚刚从美国回来,这次我去美国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感受:

一方面,其实中国对于美国来说,可能就是一只灰犀牛。中国巨大、快速的发展,让美国很好奇;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次去发现美国现在的移动 App 基本上都是在抄袭中国。我去了好多个创业公司,发现他们做的是公众号,还有类似于微信的小程序。

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对变化视而不见。对一个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我们不仅存在着各种难度,即便是对于今天最发达的美国,我认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中国对他们的了解程度。

我还看了一些关于深度学习方面的创业团队,我们自己也做了关于深度学习、机器人方面的很多探索。讲具体事情之前,我特别想回到一个理念上:到底怎么驱动自己和别人变得不一样?

刚刚张颖上来讲的时候我在想,第一次见到张颖的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是 2008 年 8 月 16 号,当时他还在盈科中心,经纬中国刚刚成立。张颖见到我就说:“你心情不好,介绍你去丽江玩吧。”他说你可不可以过来做投资,我说连股票都不懂,怎么做投资?他当时讲了一个理念,他想找一些在互联网里做产品的人,来跨界做投资。

今天看起来我觉得经纬的成功有很多点,但是有一点,张颖总觉得他自己不懂,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我每次跟张颖聊天不会超过半小时,他聊天就那么几句话,他认为他最懂的是人性、PK。

从这些小的事件上来说,知道自己不知道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

我最近写了篇文章叫《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起点比较低的人,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学校也非常没名气。我能来北京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在当面投简历的时代我投不出去,我想考一个好一点的研究生给自己镀一个金,好找工作。我来了北京之后也没有存款,只有几百块钱,所以就找了工作,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半工作半读书。

当时是周鸿祎面试的我,让我来做产品经理,我就在想什么是产品经理?过了三个月以后,在原来的公司待不下去了,我就在想要不然试一把。进了互联网这个行业才发现,一个那么小的按纽,如果有几千万人关注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人和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本质是去了解对方想要做什么,而不是组织流程。原来靠一个作坊式的工作也可以非常高效,而不是我们那时候学的各种标准化流程。我就发现这个行业有着巨大的新颖,让我自己可以学到的东西。

当年,我虽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但是我保持了一颗非常谦卑的心。我第一次进互联网公司的时候我会觉得,它和我以前接触的所有理念都不一样,比如说管理理念、对用户的理念。

当时我想的是打好工,买个车、买个房,这就是人生巅峰了,但是没想到我还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把猎豹做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公司,80% 的用户来自海外。

我有一次听《得到》讲人的认知的四种状态,绝大数人在第一种状态,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知道。当灰犀牛出现的时候,应该说绝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或者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看到了也是视而不见。只有少人会认为说真的有这个,然后去潜心学习、研究。

在过去几千年里人们不需要讲认知这件事吗?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知识在快速更新,如果你是一个文人,你读的诗越多,你就越厉害,这一点从无疑问;如果你是一个老中医,你把的脉越多,你就越牛。但今天不是了,今天很多时候,你积累的一些思维习惯,可能到下一个时代就会瞬间变成零。

我特别喜欢《人类简史》这本书,这里面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叫“科技最厉害的地方是它承认自己不知道。”在科技出现之前,我们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被孔子、释迦摩尼搞定了,其实这件事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互联网为什么这么厉害?我认为互联网是全人类的头脑风暴,过去一件事情的传播,在印刷术出来之前,信息基本上无传播,或者会中断;等到印刷术出现之后,我认为可能要100年;互联网出现之后,是可以用小时来计的。

我觉得今天由于这种认知,由互联网把它缩短以后,使得今天真的是本质上没有真正的壁垒,关键是看你的心态。

这次我去硅谷,也跟硅谷很多创业公司聊,有人当时讲了一个比喻,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棒。他说今天我们是处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以前要获取信息非常困难,今天打开手机到处都是信息,但是大部分这样的信息只影响你的皮肤,没有深入到你的身体里。看上去你看了很多的信息,其实你没有把这些信息真正消化掉。就像罗振宇说的一样,我认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每天早上起来批奏折,观天下大事,再去上班,再享受路易十四一样的四百个厨子,现在还有共享单车,所有人都在为你服务,你已经成为世界中心了。但是这只是它的便利。我认为认知的本质是要深化下去,看到它最核心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今天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大的命题。由于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在加速的。

我第一次见雷军、马化腾的时候,我总觉得他们背后都应该有一个光环出来,但是事实是你会发现,他们的认知升级非常快。当年史玉柱在最困难的时候去爬珠峰,负债累累,那个时候他能东山再起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消费品这个行业的认知是无人能及的。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不是所谓的技术。无论是今天互联网的 APP,包括深度学习,它都是工具本身。

说到工具,冷兵器到热火器就是工具。当年清政府买了战舰,但是他的认知没有改变,所以就不会成功。

我比很多去过美国的人的起点都低很多。我 30 岁之前有一个愿望要去美国看一看,结果没有实现,我是 32 岁去的。我站在斯坦福大学前就在想,人生的前半辈子都废掉了。他们天天做着最好的创新,我们还在抄袭他们,这是什么?这是因为你要提升你自己思维的纬度。最近有一个词叫公开的秘密,找到没有被人发现的秘密全力以赴。

2013 年我觉得中国移动 App 的开发已经领先全球,并且领先美国了。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开发技能上我们一点不落后,互联网导致双方的代码都是随时看的。我们在人力投入上比硅谷公司快很多,做一个 App,硅谷找 5 个人做,我们可以随时找出 500 人。去硅谷的创业公司,10 到 20 人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团队了。

那个时候我觉得,移动互联网中国在研发能力上已经领先了,在商业模式上也领先了。我去跟大家讲免费,美国那边都听不太懂。

猎豹如果说有一点成功,那就是认知到了全球化这个点。猎豹的成长就来自于微小的认知。

首先,猎豹从一把小刷子开始了自己的全球化之路,我们要从最擅长的工具领域刷遍全球。随后,我们投资了一家小的创业公司 musical.ly,当时是傅盛战队的项目,没有一个 VC 愿意投他,这是一个 10 个人的上海团队,主打美国市场。当时没有人投,但是没有想到它今天成为美国 16 岁以下青少年最喜欢的音乐社交软件。

再后来,我们想既然能做工具,其实也能做内容、直播。我们在去年 5 月份发布了一个直播软件 Live.me,现在 70% 的用户来自美国,这一年的收入也涨了很多倍。在两周前,Live.me 由经纬中国领投,为这家公司投了 6000 万美金,合力打造成一个全球化的社交直播平台。

我认为互联网是上一个认知红利,下一个就是 AI。

我认为 AI 本质上,虽然是一个技术和工具,但是今天由于整个的加速发展,一个独立的技术本身很难成为一个完全的行业。互联网 10 年独立发展和别的行业都没有什么关系的时代肯定不会重现。大家今天都在讲技术,未来所有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科技是你的基础点,但是也要和应用结合。

很多人在问,猎豹一个做工具 App 的,为什么要人工智能?今天的核心不是我是否具备这个技能,而是我是否理解它,具不具备这个认知。

我认为,深度学习是算法革命,本质上降低了技术壁垒。我刚才在下面也讨论了一下,未来会往哪些方面发展?以前做视觉的,做语音,做自动驾驶的,做各种应用的,做 DNA 的,每个行业的专家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深度学习出现以后,发现他们的底层都是深度学习,无非是学习 DNA 的数据、学习人脸的数据、学习驾驶的数据,还是学习语音的数据。之前大部分的积累都叫做辛辛苦苦 30 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数据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大规模标注数据成为核心竞争力。今天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是在座的诸位,可能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数据,怎么把它用好,这反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这次去硅谷我看到美国很多团队都在仔细想如何把数据形成一个大的集合,甚至自己可以产生数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中国有一些优势,就是可以调集大规模的人力,有大规模的人口、大规模的用户,所以很有可能会产生比现在美国公司更大的数据规模。

猎豹去年收购了一家法国公司 News Republic,我们全面改造了它的新闻推荐系统,用户数有了很大提升。我们的直播中也有上百万张比较标准的人脸数据。我们是一个几人的小组,提交了 LFW 的人脸测试,取得了国际上公认的还不错的成绩,排到了全球前三名。

猎豹目前在全球有 6 亿的月度活跃用户,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是如何标注它们才是核心竞争力。我举个例子,猎豹有一款免费电话软件 WhatsCall。以前是要收费的,后来我们同样免费了,要么你看广告,要么帮我们去评审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 5 个人中有 4 个人是一致的,就说明你评审的比较好,然后就可以兑换积分打电话。这其实就是标注数据的过程,我们发现这比雇佣人力去做文章标注要便宜 80% 到 90%。

猎豹也提出了自己新的愿景:Make the World Smarter,这是能够把我们这么多产品串起来的核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聪明一些。我们以前最擅长的是做 App,今天我们要做的认知升级是要把所有这些用户和 App 变成我们整个人工智能数据的集合,对 AI 整个体系的完善。

当然,不止如此。我觉得如果从更大的维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只解决了我们在信息传递上一部分的工作。未来 10 到 20 年一定是人机互动的时代。如果在移动互联网再选一个领域,我认为是机器人——这个产业是一个特别激动人心的产业。未来一定是重复性的劳动会不断替代,最早替代的是高密集度、高重复性的,未来一定会替换掉低密度、低重复性的工作。

技术展现的曙光来自于 AI。在这之前,我认为所谓的“机器人”本质是一个自动化的机械,根本不能称之为机器人。我们看着它的手弄来弄去,实际上都是在一个固定程序完成的工业自动化。但是今天的机器已经像人一样可以感知外部环境了,AI 是可以让摄像头识别人脸,让汽车自动驾驶的,和你发生自然交互,帮你完成一些劳动。

未来,人类如果想生活的更好,一定是与在 AI 基础上用机器自动化的,能够和你发生交流,帮你完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机器人共存的,这才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猎豹傅盛:你积累的思维习惯,可能会瞬间变成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m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