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了吧唧的小记
3.2 | 出国第725天。
大概是越接近毕业,就越深感迷茫。俨然已是三月,晃眼间就能看到六月的脚步。
那些矫揉造作春絮夏叨⚇这学期结束就即将正式进入大三最后一年,找工作,考证,申请研究生,换国家,或者回国…计划做了好几页,但仍然感觉不知所措,未来若隐若现,不可捉摸。
……
大概是,我依旧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愿望和理想。
有些惶恐。
未来的职业并没有开始有明确的指向,现在能有一些道路指示的便是考证。
准备了不长时间,却已经开始感到疲惫。
时常会想,这是二十岁的世界吗?
大家都在做一些什么?
⚇总是看到很多人提及“二十岁左右会是人生迷茫的时候,这个时候强烈地渴盼去做成功一些事情,会焦躁会无措”之类的话。可是却并没有一些答案告诉我们该怎么正确走下去。比如现在学习的知识,以后能不能有帮助,现在度过的时光是不是都紧凑不浪费的……
二十岁开始会认真考虑时间的宝贵。浪费成为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二十岁就开始担心苍老是不是有些太着急了?
可是有些事情,却不敢怠慢,仿佛已经晚了太久。
三十岁会来的很快。
⚇身边有姑娘开始经营一些小生意,如火如荼,学习似乎也没有耽搁,毕竟这所学校的挂科率没谁敢开玩笑。心存羡慕。
这些事情不敢多想,但却已经扎进心中。
每个人的使命和角色都不尽相同,有些事情你可以做,别人也许只能了了观望,有心却无法有力。除了本身个体的使命,其实还继承了父母的一些使命。
也许现在这种观念对于95后来说有些老旧了,现在大多的思想便是,人生那么短,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啊,为什么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你是为自己而活……等等。
可是,我想,能开始为自己而活的时候,大概应该是个体完全独立的时候,比如经济,再比如精神世界。
那么这需要多长时间呢?
按部就班地前行是快乐的吗?
⚇在家庭,父母的熏陶下,我觉得会计,金融,并不是很排斥的东西,甚至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觉得除了这些我没有办法完成其他。
可是到收入能养活自己到小有盈余,中间有很长的路。金融,还有CFA 三级要完成,工作几年有人推荐能持证,会计,ACCA 14门课要考试,持证也需要推荐,CPA 要有工作经验才能参考,通过率很低。
可是在不排斥的基础上,试一试似乎是可行的道路。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并不是一直迷茫,我知道自己在向着哪个方向走。
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奔跑和影响到自己的攀登呢?看起来真是蠢极了。
还有那么多想做的事,也许那都是别人所羡慕的东西,你何必那么地不相信自己。
因为要上课了,于是准备草草收尾,烂尾就烂尾,啊哈咬不到我咋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