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①:“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
①公叔文子:名拔,卫献公(前576—前559年在位)的孙子,“文”是他的谥号。公明贾(gǔ古):卫国人,名贾。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说:“这位夫子不言、不笑、不取,是真的吗?”
公明贾答道:“是告诉你的人说错了。这位夫子该说时才说,别人不讨厌他的话;快乐时才笑,别人不讨厌他的笑;该取时才取,别人不讨厌他获取。”
孔子说:“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
段意
《礼记·檀弓》有关于公叔文子的一段记载,可与此章参看:“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给予)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保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整饬)其班制(敬卑的秩序)以与四邻交(交往),卫国之社稷不辱(不受耻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由此可见,公叔文子够得上是一位贤者了。朱熹认为,公明贾对公叔文子的颂扬可能有过头的地方,但孔子与人为善,“不欲正言其非也”,所以说:“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集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