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作为一个大众眼中神秘兮兮的存在,
经常以各种诡异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
有时候是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的密友兼救世主:
(《被偷走的五年》中咨询师和访者关系暧昧▼▼)
有时候又化身腹黑狂魔用自己的专业技巧去利用来访者:
(《爱情公寓》中咨询师为了赚钱强行说患者有病▼▼)
????
求求你了,
快把这些花里胡哨不靠谱的咨询师都带走吧!
本来国内的心理行业就鱼龙混杂,
很容易让大众误解其专业性。
而在大范围传播的影视剧里,
这些瞎说瞎做的心理咨询师,
更是让心理科普的漫漫长途雪上加霜。
(我,咨询师,电视里的那种)
这些不靠谱的“影视剧咨询师”,
你看过多少呢?
初心君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各种国产影视剧中的心理咨询。
01.
无视伦理的心理咨询
说到影视剧中的心理咨询师,
就不得不提“咨询师专业户”徐峥老师,
在《搞定岳父大人》中,
徐峥饰演了一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坚强,
在《催眠大师》中,
徐峥则则饰演了一个使用催眠疗法的心理咨询师。
可能是出于剧情需要及追求戏剧效果,
片中对心理咨询师的塑造,
出现了大量违背心理咨询伦理的内容。
①.不尊重来访者
《搞定岳父大人》中,
徐峥按来访者的经历给他起绰号:掉坑男,
并且在档案上名字一栏直接填上“掉坑男”。
这样的带“歧视”色彩的行为,
当然是严令禁止的,
伦理是每个咨询师入行都应该学习的第一课。
《伦理守则》
1.1心理师应公正对待寻求专业服务者,不得因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性取向、宗教和政治信仰、文化、身体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对方。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下文简称《伦理守则》)
在《催眠大师》中,
则更是夸张,
徐峥直接用“必要时采取极端疗法”恐吓来访者,
徐老师,这怕不是咨询,是审讯吧!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伦理守则》
1.2心理师应充分尊重和维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权利,促进其福祉。
②.不遵守咨询设置
在与来访者的咨询中,
徐峥因为有私事打断了咨询,
他直接对来访者说:
“我们下次再聊好吗?今天真的有急事。”
但此时已经超时半小时,
且徐峥的内心独白是:
“如果是平时,我会一直听他抱怨完”,
可见他平时就根本没遵守咨询时间的设置,
或者根本没设置时间。
在我们实际咨询中:
心理咨询师应按照一般心理咨询的时间来设置时间,
一般是50分钟左右。
且必须严格按照咨询设置来进行。
除了时间设置,
《催眠大师》中,
徐峥以上洗手间等为理由,
多次查阅资料、打电话,
也是一种极其不尊重咨询设置的表现: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
除了咨询师与来访者,
不允许其他不相关的人进入咨询室,
除了是心理咨询的设置需要,
并事先经过来访者的同意。
心理咨询的设置内,
心理咨询师不允许擅自随意地离开,
并接听手机。
《伦理守则》
1.11心理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不得随意中断工作。当心理师出差、休假或临时离开工作地点外出时,要尽早向寻求专业服务者说明,并对已经开始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进行适当的安排
咨询设置的存在,
作为一种界限,
保护的是咨访双方。
恪守咨询设置,
才能真正做到以来访者为中心。
③.与来访者存在多重关系。
在《搞定岳父大人》中,
徐峥作为提供帮助的咨询师,
反而向自己的来访者索取帮助与回报。
徐峥与一个来访者,
并就如何搞定岳父大人向其请教,
来访者详细地为其提供了指导。
同时,徐峥也帮助来访者,
在现实层面解决了一些问题,
例如帮来访者“人肉”出网络上攻击他的键盘侠等。
(范坚强:您是一位高人。)
(徐老师你酱紫对得起墙上挂的阿徳勒吗
)
两人之间的关系,俨然现实中的密友。
多重关系对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可能造成潜在的伤害,
来访者就是来访者,
朋友就是朋友,
二者不可兼得。
《伦理守则》
“1.7在双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一些专业上的预防措施,例如签署正式的知情同意书、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文件的记录,以确保双重关系不会损害自己的判断并且不会对寻求专业帮助者造成危害”。
“1.12心理师认为自己已不适合对某个寻求专业服务者进行工作时,应向对方明确说明,并本着为对方负责的态度将其转介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师。转介时应向接受转介的心理师介绍自己对该寻求专业服务者已经进行的治疗工作,并将转介情况做书面记录留底保存”。
影片中的多重关系,
也就直接导致了徐峥在心理咨询中,
以自己或他人的利益,
带着私心与来访者进行工作。
(范坚强:我的咨客里面有高人)
《伦理守则》
“1.6心理师应清楚地认识自身所处位置对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潜在影响,不得利用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利用对方,或者借此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
同样在《催眠大师》中也存在着复杂的多重关系,
莫文蔚在剧中饰演的也是个咨询师,
况且是徐峥的同学、好朋友,
其未婚夫还因徐峥的车祸而死。
尽管两人间存在着复杂多重关系,
莫文蔚在老师的委托下,
仍然同意为徐峥提供催眠的心理治疗。
好朋友、熟人,存在着关系纠葛的双方,
不应该也不适合进入到咨询关系中。
02.
无视专业性的心理咨询
除了无视伦理型的,
还有最可怕的无视专业性的:
①:野蛮分析
《破冰行动》,
去年很火的电视剧,虽然烂尾了。
电影画面的质感,
大佬聚集的演员名单,
紧凑的剧情节奏让人直呼舒坦。
但是,正当初心君沉浸在这部缉毒版“人民的名义”时,
剧中“心理咨询师”的出现把我拉回现实。
剧中缉毒警察李飞,
目睹了好友兼同事被毒贩枪杀,
自己无力救援,
紧接着又被诬陷成嫌疑人被限制自由,
养父让他去接受心理干预。
咨询师一阵审讯式逼问后,
主角李飞显得有点不耐烦 ,
咨询师就直接得出:
(缺失了啥啊,语病了呢
)
“他从小心理缺失”
“你觉得你还能当警察吗?”的结论。
(PS:影视心理咨询铁律:被提问不能有负面情绪,有情绪就有病。
)
并开始对“原生家庭”侃侃而谈,
各种原生家庭理论知识输出,
直接把李飞整蒙了,
初心君表示我上我也蒙,
心理咨询本来不就是让人释放情绪的么,
咋就变成心理学1对1培优班了。
(市级心理治疗室,就这?
)
类似的野蛮分析在《好先生》中也能看到,
在一次在酒吧里的咨询中,
(心理咨询做吗?在酒吧咨询那种
)
见面仅仅几分钟,
徐丽饰演的咨询师就直接下诊断,
“很负责任的判断”、
“妄想性精神分裂”、
“反社会人格异常”
.......
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真是把初心君吓到了。
事实上在心理咨询中,
前一两次咨询都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的阶段,
这个时候会通过一些量表测试和谈话来对来访者进行一定的评估,
但绝不是“短暂接触”而做出的野蛮分析,
目的也不是为了给来访者贴标签,
而是咨询师自己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来访者,
从而更好地帮助他走出困境。
此外“妄想性精神分裂”这种精神障碍,
咨询师是没有资格进行诊断的,
必须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
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能下此诊断。
②:简化治疗
其实说到心理咨询、治疗相关的影视作品,
不得不提近年来唯一一部以精神科、心理治疗为创作素材的电视剧:
《爱上你治愈我》。
讲道理这个片头看上去还是很专业的。
欧文亚隆往屏幕上一打,内味儿就出来了。
剧中有一个案例,
讲的一位共享单车的创业者,王琳珑。
王琳珑从小品学兼优,
但她压力非常大,
母亲从不允许她失败一次。
就在这样的畸形环境中,
王琳珑拼命地想做出一些成绩证明给母亲看,
她选择了共享单车创业。
好景不长,
随着单车市场从爆发到陨落,
王玲珑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
创业的失败,
同时也催生了她的躁郁症。
就在初心君等着看各位心理专家,
是怎样合力帮助王玲珑治疗时。
神奇的是,
一次心理治疗后,
顺带开了点药,
这个案例居然就这么结束了!
结?束?了?
拜托,这是什么骚操作?
有人给初心君解释一下吗?
精神治疗,真的如此简单?
我的眼睛!!!
真实的躁郁症治疗,
不仅需要持续的心理药物治疗,
还需要面对药物带来的大量副作用,
病情好转后融入社会产生的心理问题,
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检。
(余文乐在《一念无明》中饰演的躁郁症患者)
这么复杂的治疗过程,
在剧中浮皮潦草地十多分钟心理治疗就完了,
剩下初心君一个人在屏幕前目瞪口呆。
这部42集的剧,
塞满了28个王琳珑这种真实改编的案例,
但因为其中60%的戏份医生都在谈恋爱
,
导致每个故事,要用十几分钟讲完。
给人展示的精神治疗过程,
往往是精神医生化身小学教师,语重心长地对病人说一番大道理。
病人就顿悟般地愿意宣泄出来、想通了,
最后医生再开个纸条药方,保管“药到病除”。
这种“壁虎断尾”、“弃车保帅”的手法,
真是让人惋惜!
电影关注现实题材,是件好事,但更该慎重。
因为那是为一个个真实的人发声,包括精神病患、精神医生。
处理不当,反而会滋生出更多对他们的偏见。
同样是患病,唯有精神病患遭到的是偏见和伤害。
不可避免地,即便知道自己有精神疾病,
很多人也不会去接受治疗。
于是病情越拖越重。
这样的社会偏见,显然对谁都没有好处。
03.
影视作品中
真实的心理咨询师
看了那么多部国产剧集中糟糕的心理咨询描写,
初心君带大家看一部能真实反映心理咨询的美剧。
那些口口声声一部不如一部的人,
应该看看《扪心问诊》,
像我一样,
我看着《扪心问诊》,
满怀感激。
《扪心问诊》这部2008年出品的剧,
算是最准确地重现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工作的影视作品之一了。
①.尊重来访者
剧中心理咨询师Paul(加布里埃尔-伯恩 饰),
不论是面对高傲自大的飞行员Alex,
还是桀骜愤怒的Sophie,
Paul都能够尊重对方,
认真去倾听对方;
②.严格遵守咨询设置
剧中心理咨询师Paul的咨询室:
橙黄的布沙发,
昏暗的台灯,
一墙壁的书,
房间里幽暗、安静,
只隐约听到钟表指针摆动的声音。
一个舒适的咨询环境,能让来访者更加放松。
Paul对于时间的设置也很严格,
每次30分钟不多不少;
③.不与来访者存在多重关系
剧中来访者Laura对Paul产生了移情,
对他层层诱惑,让Paul乱了阵脚,
于是与来访者结束了咨询关系;
④.不野蛮分析
面的Alex在咨询中的各种挑衅、阻抗,
Paul会认真的倾听,
尽力去理解Alex的攻击与愤怒,
引导他去观察自己的感受;
⑤.完整地呈现真实的治疗过程
剧中每个个案都用了将近8集的篇幅去展现,
其中在Sophie的咨询中,
Sophie对咨询的态度从拒绝、挑衅、阻挠,
再到逐步试探、放松警惕、开始信任,
最后对Paul打开心扉,也对他人打开心扉,得到治愈。
整个过程一波三折,
却又呈现得如此真实。
04.
尾声
心理咨询师对人性的洞察力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在他们的话语中分离现实与虚幻,
谎言与秘密。
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用词,
也许是某个伤口的入口。
一个眼神的回避,
往往是心理防线的突破点。
沉默是迂回的攻击。
刻薄是恐惧的变体。
傲慢是悲伤的掩饰。
但这把锋利的手术刀,
也需要大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作刀柄,
再用职业伦理、职业道德那只厚实稳定的手握住,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用处。
而心理咨询就是用这把手术刀割开伤口、挤出浓水,
再精心包扎、上药的过程。
我们没必要逃避这个过程,
更不应该省略这个过程,
尊重现实,有时就需要有刺痛人心的勇气。
这才是对观众最大的治愈。
本文作者:Bill
该文章为重庆麓沁心理原创,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麓沁心理:重庆专业的心理机构,陪你拨开心灵迷雾,向内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