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29国庆前夕,庆幸新的项目按时完成,在此总结经验教训,希望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做得更好。倘若我稚嫩的言论对正在阅读的你有所帮助,那是我莫大的荣幸。
项目概述:我负责的产品时一款母婴垂直领域的社交电商产品,以电商功能为起点,现在着重打造社交模块,希望能通过社交电商特有优势,在众多竞品中站稳脚跟。社交是我们现有的短板,之前有过一次小的社交功能试水,效果不理想。在最近比较看好的图片社交的带领下,我们“理所当然”地用图片社交作为突破口。借助之前’晒单“的产品需求,二者融合,产生了移动端去写博客(类似简书或Lofter),并且能对图片裁剪,加标签,加滤镜处理(类似nice和in)。这里不分析(吐槽)需求的真伪性和产品路线问题,单论自己这一路踩了多少坑,以警醒自己。
项目开始之前,程序员和我都认为滤镜是整个模块的难点,实际上,找到滤镜Demo之后,发现滤镜可以通过颜色矩阵的调试实现,程序员不懂滤镜颜色调试,但是视觉设计懂,在工具的帮助下,视觉设计不断地调试颜色,终于调试出想要的效果,而且颜色矩阵之上还可以叠加蒙版效果,最后滤镜的效果十分满意,这反而成为整个项目中最容易的一环。
自己犯的错:滤镜对于我和程序员都是未知的挑战,在开发之前,对滤镜的实现原理不求甚解,导致在跟领导回复时,只能回复:”滤镜效果只能程序员在网上找到什么效果就实现什么效果,没有更多选择。“而找到的效果都很差,不能我们自己调试。其实,自己明明对接程序员和视觉设计,却没有捅破这一层窗户纸,最后领导出面解决,是整个项目最大的教训与收获。今后千万要求甚解,多思考,走未走之路。
项目评审时,自己设计的是图片统一裁剪为1:1尺寸处理,这样会节省时间,然老板反驳,为什么裁剪成1:1,我觉得1:1并不好看。当时回复这样最简单的处理是平衡了视觉和可实现性,后面可以扩展为支持等比缩放。最后,没说服老板。在开发过程中,因为图片比例问题,出了太多太多乱子,如果当初坚持1:1,整个开发的时间可以节约30%。后面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借这段苦逼的经历,用数据说服老板了...
下图是In图片处理的界面,大家保留裁剪,滤镜和标签功能后,去除其他功能,就是我们处理图片的界面。和其他线性图片处理的产品不同,裁剪,滤镜和标签这个三个任务采用平行处理的设计。这比线性处理复杂很多,去计算边界值,图片小了,大了,不规则如何处理,裁剪了之后,加标签怎么处理,这两两组合,产生太多逻辑去判断。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在整个新功能的任务线中,处理图片只占涉及图片模块的三分之一。余下编辑页面和显示页面也都和图片相关联。而这三个页面在开发过程中是由三个不同的人完成。从产品的逻辑出发,处理图片上面的滤镜效果,裁剪,标签显示,和编辑页面以及详情页要一致,再扩大一步,IOS上处理的图片要在Android和触屏版上一致,所以整个开发团队在算法处理上要保持一致,而且事先就要选择最好的方案,以避免标签位置偏移的现象。不幸的是,IOS 团队缺乏沟通,三个人未保持一致,快上线时,发现在IOS上处理的图片在触屏板上位置不对。更粗心的是,处理图片的开发人员,在对标签的位置计算时,不是针对处理后的图片,而是针对原图,这就造成一旦使用裁剪功能,再次添加标签,位置就会出现偏差。
事后总结这段经历,IOS负责图片处理的开发不愿沟通是造成损失的部分原因,IOS上的问题很多都是在和Android开发人员沟通中发现的。自己想的不够细,没有经验是另外一部分原因。
最后再谈谈对这个功能的看法:
结论是新功能很难玩起来,参与门槛太高。
这个功能的需求起点是晒单,Boss是微博达人出身,所以想在产品上做粉丝经济。用达人的概念带领产品。起点并无对错。
隐患在于产品设计时,已经是一个操作复杂的功能(酷炫的富文本编辑,加上图片的三度处理)。而Boss认为我们在产品形态上模仿微博,显示140个字,就可以兼顾轻微博的模式。
然而,本来移动端就不适合写作的特性,加上多分支的功能设计,使得产品设计与产品意愿相违背,在这种矛盾下,我们的社区能否热闹起来,我自己心中也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后,为自己的产品祈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