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老友记》里有一个情节:Ross在两个女孩之间摇摆不定,就跟朋友们一起做了一张表格,分析两个女孩的优缺点。其中一个女孩叫做Rachel, 她全是缺点:骄纵,注重外表,只是一个服务员,甚至她的脚踝比较胖也被列出来了。另外一个女孩叫做Jolie,全是优点:聪明,漂亮,活泼,热情。无论是性格,爱好和工作都和Ross很搭。
两相比较,谁更优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了吧?
但Jolie有一个缺点。
是什么呢?
Ross说:she’s not Rachel.
没有别的,你不是她,所以你不能取代独特的她。没有道理可讲。
为什么要特意强调独特性呢?因为它的背后,有一层我们要打破的信念。
这个信念认为:“好”是具有唯一标准的,也是所有人都应该追求的。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呢?是公认的。
多就是好,快就是好,好就是好,有利于生存就是好。
它强调的是共性。
从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依赖于这种共性:我们吃相同的食物,接受相似的教育,拥有相似的审美,追求相似的方法来维系生存和繁衍。
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的:同一套教材,所有人都追求答出标准答案。
同一个岗位,所有人都参考同一个岗位描述,要求自己学习同一套经验,朝着公认的方向实践和进步。
这种共性使得我们拥有了高效率。
但是,未来不是这样了。未来稀缺的是意义,而不是效率。
而意义感就在于独特性。
批量生产的东西,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这就是共性。
然而,达到共性的标准,人类比不过电脑,甚至工业化。
在追求共性的时代,织布机生产出来的布,打败了手工织染。但是当共性被最大限度地满足之后,它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低,或者说,它不能满足人类更深一层的需要。
它很好,but she’s not Rachel.
“好”不再具有唯一的标准。
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追寻意义,会在意每个人的个性,情感,和属于自己的故事。
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独特性。
在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而不是成为一个符合公认标准的,所谓的“好”人。那些属于你而别人都没有的东西,所有小众的审美,独特的趣味,你的爱好,经历,使命和梦想,甚至你受过的伤,你的缺陷,你不想提起的往事,你的秘密,这些东西最终被打成一个包,它就是你可以被称为”你“的东西,它会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它是未来你最值钱的,意义感的来源。
也许未来机器会学会烹饪,它可以按照菜谱,做出公认的美味的饭菜。但是同样的西红柿炒蛋,你可能更喜欢妈妈做的味道,即使她做的味道不是那么完美,可能偏甜或者偏咸,但那个特别之处才是你的记忆点,并且它可以抚慰你的空虚。
也许未来VR技术成熟到,你可以足不出户就欣赏到最纯净的海滩,最美的山林风光。但是你还是想和家人,爱的人一起去真正的海边或者风景区。即便那个海滩很拥挤,水没有那么纯净,山林风光不复当年,你还是会去度假。你会拍很多照片,你的摄影技术可能不好,手机像素也不高,但这些照片你会非常珍惜地保存下来,舍不得删掉。可是你明明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好的照片,为什么不保存它们呢?
所有这些例子中,“好”不是唯一的。
它很好,没有意义,she’s not Rachel.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一切的“好”都有可能失守,人类不可能比机器做得更好了,我们对抗无意义的空虚感的最后堡垒,只能是你,我和他。独特的人和独特的人之间,在互动交流中,构建出来的意义。
我们给爱的人写情书,吭哧吭哧写一万字,不会觉得空虚。
收到爱人写的情书的人,吭哧吭哧念这一万字,翻来覆去念很多遍,也不觉得空虚。
这件事情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吗?它可以用机器学习生成情书,写最上等,最华丽的语句,一秒钟写一百万,一千万字,但那有意义吗?
这份意义感,是让我们区别于其他人,是我们作为人,作为个体存在最后的证明。
愿你是拥有爱情,拥有情书可写可念的人。
最重要的是,祝你拥有并珍惜你的独特性叙事,它可能会让你在未来乘风破浪,闪闪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