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法典》说4/12602023-06-14

《民法典》说4/12602023-06-14

作者: Lanter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22:52 被阅读0次

曾几何时,死亡赔偿屡遇“同命不同价”的案例。《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个农村女孩,两个城里女孩,3名少女搭乘同一辆三轮车丧生,但侵权人给农村女孩的赔偿却不及城里女孩的一半。其根源在于2003年12月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和该司法解释的修改,真正实现了“同案同命”。

《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一、解读

《民法典》第四条规定了平等原则,我国民法六大基本原则之一。有专家学者把《民法典》第三条归纳为“私权神圣保护原则”,则《民法典》有七大基本原则。我对这种观点不认可。1986年颁布,2020年废止的《民法通则》首次确立了平等原则。

《民法典》的平等原则,又称为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具体地说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旨,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理解平等原则,重点把握四个关键词。

其一,民事主体。相比《民法通则》,《民法典》将原“当事人”修改为“民事主体”,更为精准一些,也扩大了适用范围,有些普遍适用的意思。不管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局外人都是无差别平等的。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仅仅规定了公民。但《民法典》扩大了适用范围,正是与其私法的地位、属性相匹配。如,被剥夺了公民权利的自然人,还是要生活生存在世界上,那么他的民事权利与其他主体的民事权利是平等的。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保护人权,特别是生存权这一基本权的思想。

其二,民事活动。《民法典》只能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平等原则,而不会规定其他活动中的平等原则。这一规定与《民法典》调整的对象和范围相适用。《民法典》通篇贯彻了这一原则,如合同、婚姻、继承、侵权,等等。与之配套的《民事诉讼法》也贯彻了平等原则。

其三,法律地位。《民法通则》规定的是“地位平等”,《民法典》修改为“法律地位平等”,更为妥帖。《民法典》强调的“法律地位”实际上讲的是民事权利能力平等,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人生而平等”(或者“人人生而平等”。“法律地位”平等,即民事主体具有同样的、平等的法律上的人格,不因出身、民族、性别、贫富等存在差异。强调的是程序上的平等、过程上的平等、机会上的平等,而不是实质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民事主体的具体情况存在千差万别,其经济地位、经济实力或者其他方面不可能是同样的,实际上不可能是平等的,但是这些差别的存在并不影响他们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

其四,一律平等。落脚点是“平等”,强调的是“一律”。平等原则在民法上实行的是“一刀切”,没有例外,没有歧视,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民法核心价值。

二、实务

立法原则有助于《民法典》的理解和实施,更多地有助于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以及法官裁判时说理,鲜见用其作为依据进行判案。如,郭某诉某餐饮公司餐饮消费服务合同纠纷案,原告认为餐馆给川大师生打8.8折的优惠,构成了对其他消费者的歧视。法院判决认为:平等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自由也是法律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作为市场主体的餐厅,则享有自主经营权,其有权合法地谋取经济利益,确立企业的经营特色,选择利己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方式。餐厅对教师和学生的就餐优惠规定,是一种让利和促销行为,按照社会一般生活经验和善恶观念进行判断,该行为客观上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对其他职业人员产生不良评价,没有违反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所以,餐厅对教师和学生的就餐优惠规定,是合法经营行为,不构成对其他群体的歧视。又如,刘某喜等诉徐州市公交公司、刘某文、袁某才客运合同赔偿纠纷案,法院判决认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遵循司法平等原则,在同一事故中,既有提起侵权之诉的受害者,又有提起违约之诉的受害者,法院对受害人应当按照同一标准确定赔偿数额,做到同案同判。司法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体现,要求法官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时不得因人而异,必须统一、平等地确认事实和适用法律,对任何人的权利平等地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违约行为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如果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同类案件不同判决的情况,就会使得法律在个案中的适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弱化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由此产生大量不服从判决的现象,大量增加整个社会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的成本,不利于维护司法部门的整体形象,树立公众对法治的信心,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三、启示

《民法典》用短短一句话昭告了平等原则,简洁明了,有助于平等原则更加深入人心。笔者在学习《民法典》时尝试着能否将这句话再精简一些,尝试很多次都失败了。真是一字不能多,一字不能少。随着《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的实施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于2022年5月1日的实施,饱受争议的“同命不同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相关文章

  • 【突发】婚姻法马上废止,民政部:修改离婚登记程序,2021年元旦

    《民法典》将在2021年元旦生效,与此同时《婚姻法》废止,《民法典》中关于“婚姻”的规定有一些修改,主要有4点: ...

  • 专注阅读的感觉真好

    阅读马拉松第4天 今天我阅读了《民法典》,民法典真厚,不知何年何月能阅读完,虽然读着挺慢的,但是收获不少,尤其...

  • 展示一下刚上完的《形式与政策》课

    今天,邓老师从四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民法典: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编撰的历程,民法典的主要内容,以及民法典内容...

  • 得到清华法学院解读民法典学习笔记1

    01课 第一:民法典从何而来? 第二:如何正确打开中国的民法典? 第三:民法典有何意义? 如何正确打开中国的民法典...

  • 两会看点:民法典草案

    两会的一大亮点应该是民法典草案的审议。中国有成文的刑法典,但一直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4次启动...

  • 2020-06-21 如果可以了……

    此次《民法典》颁布前就有相关声音说同性婚姻或被写入民法典。 我那时候在想如果真的可以结婚了,而我有真的遇到了那个很...

  • 二美:民法典中的“离婚冷静期”和“继承权”

    最初听说《民法典》,是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讨论“离婚冷静期”。说新的《民法典》实施以后,想离婚就不容易了,得冷静30...

  • 民法典

    学习民法典

  • 法制思维

    最近对《民法典》比较感兴趣,民法典对人的关怀是从摇篮到墓地的,《民法典》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循着人性所有的需求设计的...

  • 民法典中的行政法

    民法典中的行政法 《民法典》是我国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名字来看,民法典是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法典》说4/12602023-06-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rh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