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懂人
1. 有人说刘姥姥是装疯卖傻,恬不知耻的粗人;有人说刘姥姥是聪明世故、人情练达的智者,你怎么看?
2. 补充资料,生齐读:
今天我们谈刘姥姥,哪还敢嘲笑她老人家,只觉得刘姥姥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世间的冷暖情怀。假若《红楼梦》中没有刘姥姥这个角色,作品就会黯然失色很多。我想作者并不是想逗乐每一位读者,而是想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中去体会大笑之后的一种悲凉,在虚构的文字背后蕴藏着的一种大智慧。
——《蒋勋说红楼梦》
明确:
“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对于凤姐和鸳鸯的捉弄,其实刘姥姥早已心知肚明,而她如此配合,一是为了报答贾府曾经资助过自己一家的恩情,二也是深知贾母在贾家的尊贵地位,只要自己卖力表演,讨得老太太的欢心,就能为自己的家人博取更多的生存资本,事实证明,她离开时也确实是满载而归。刘姥姥为人处世的生存智慧,不是恬不知耻,反而是包羞忍耻,为了生活,收起老者的体面与尊严,能屈能伸,她逢迎,她自嘲,种种啼笑皆非,都是大智若愚与世故练达的凝结,她的身上蕴藏着的是来自于底层劳动人民的鲜活生命力。
【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一个问题的设计——刘姥姥是“装疯卖傻,恬不知耻的粗人”还是“聪明世故、人情练达的智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进入更高层次的解读。
五、笑中寻悲
1.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贾家正处于鼎盛时期,而刘姥姥三进贾府时,贾家被抄败落,骨肉间争财夺利,种种变化让人唏嘘。鲁迅评价《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脂砚斋批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细心的你在本文中读出贾家风雨袭来、大厦将倾的预兆了吗?(小组合作,探讨文本细节)
明确:
铺陈贾家的“白玉为堂金作马”,让官家千金林黛玉来不行,让富商之女薛宝钗来也不够,得须通过一个园子外的乡下人来作介绍,才具有更强烈的对比效果。于是曹公就巧妙地安排刘姥姥这样的一位底层人物,以她的三进贾府牵引出贾家从高门大户、钟鸣鼎食走向抄家落败、子孙流散的历程。“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红楼梦》的精微与复杂之处,就在于以小见大,前后勾连细节伏笔。从刘姥姥的视野中,我们感受到了贾府的世家繁盛之景,同时也窥见正是这样的穷奢极欲、奢靡浪费加速其覆亡的结局。《红楼梦》不愧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之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欢喜的背后,悲凉肆意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