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很欣慰的一件事是读完了2021年的第一本书。
柴静,以一名记者的身份讲述了十年来工作中的“看见”。
对于作者本人的争议,因为不了解,在此不做评论,但对于她文青范的文笔我还是很喜欢。
很羡慕记者的职业,可以接触形形色色的人(那些你知道,但从未感觉到他们存在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内心,有机会有时间深入思考和探索个体故事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根源。
栩先生曾解读过“新闻人”和“献词”:
作为一个“瞭望者”,新闻不只是要记录事实——不是紧盯着海面那么简单。
他应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无论是对人、政治还是社会;
他应该是一个预言家,习惯于感知形形色色的灾难;
他还必须真的站在桅杆上,不怕冷,不恐高,还很喜欢孤单。
新闻媒体,不要迷恋写虚幻的“献词”,要多写事实的反省。
不要写甜腻的空话,要写强悍的观点。
不要在新闻或言论的版面上写抒情诗——况且,诗写得还不好。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可以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卷有益。
1、一年365天,你是感受了365次不同,还是只过了一天,重复了364次?感受不是欲望和情绪,没有“要达到什么”的动机,只是“诚实和持续不断地对事物平静观察”。前40年的生活过的太粗糙了,一点都不细腻,狼吞虎咽,没有细细品出生活那泔水般的味道。
2、生活坎坷,痛苦的经历多如牛毛。痛苦从来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人们声称的美好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3、千万不要错把平台当本事,错把职位当能力,无论做多大的事,你始终是个凡人,脚要着地。
4、从非典到新冠,立足国内看世界,病毒反复告诫我们: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5、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答案,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答案。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6、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虽然我们都是从孩子过来,那小小的脑袋里也许就装着大问题。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不管故意还是不故意。
7、宇宙到底有多大?大海到底有多深?知道的越多越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每个人都有认知的边界,我们都是井底之蛙。
8、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的温度,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像书中所写的埃蒙斯:所有的冠军,弹道都是相似的,而脱靶者,各有各的偏离。
9、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从来不是一句虚话。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100倍。
10、自古成王败寇,分子小,分母大。失败乃成功之母,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无声、无能、无为本就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就像作者自我评价:柴小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一切在变,唯变不变。在自媒体的时代,“看见”、思考并记录,你又何尝不是一名“记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