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农村,村路没有杀猪卖肉的,因为经济不允许,平日里不舍得吃肉,逢年过节要是买肉,就要到村外的炮楼去买,为啥叫炮楼,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在村外建的炮楼,现在遗址早已荡然无存,但“炮楼”这个名字一直流传了下来。想吃肉并不是这一个村子里的人去炮楼买,其实,整个公社的人都到那里去,炮楼是全乡供肉店。
有一年的八月十五,吃完早饭我约好几个伙伴去炮楼买肉包饺子,刚出门就碰见邻居王大妈,她听说我们去买肉,说她不会骑自行车,让我给捎捎二斤,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邻居嘛,谁还没用谁的地方。
我们几个伙伴,嘻嘻哈哈,你追我赶,一会就到了炮楼,到了炮楼傻眼了,买肉的人山人海,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挤到了前面,终于把肉买到了手,我特意把王大妈那二斤肉,用红绳记了个记号。想到能吃上饺子了,我们几个高高兴兴的回来了。
快到家门口时,正好王大妈在我家门口等着呢,我把记着红绳的肉给了她,我们各自回家了。不一会,她惦着她那二斤肉来到了我家,说这块肉差一两,我说人家卖肉的说是二斤,况且我要的是三斤,我不会弄错的的,看着她迟迟不离开我的家,我父亲生气了,说:“赶紧把咱这一块肉割下一块给她。”妈妈从厨房拿起菜刀,割下一小块给了她,她悻悻的走了。
从此,我发誓:不给任何人捎东西,尤其是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