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开篇就很震撼,说出了组织中所有人的心声,来看看下面几段话。
“组织的定义是协同,协同则需要对话,因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清晰分工,只要是不清晰的事情,就需要对话来协同。遗憾的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中国人都是不喜欢对话的,所以中国人总感觉协同不起来。
中国人长期生活在科层组织里,社会是科层,公司是科层,朋友圈是科层,家庭还是科层……以至于整个中国都弥漫着一种科层氛围。在科层组织里,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协调是个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尤其致命。
就纵向沟通来说成为听上,所有下级都服从上级观点和创意,被,成为听上级这个脑袋指挥的手脚,他们不去主动感知市场的温度,即使感觉到了,也不会向上级反馈,以免多生事端,所以上级成为孤家寡人,被隔绝在市场的温度之外。
就横向沟通来说,大家自扫门前雪,一旦碰到交叉职责,所有人都会选择回避,学校的越来越少,交叉职责变成了部门墙,难以逾越,一旦推诿扯皮,就需要上级用权力进行协调,这个时候自然是谁和上级关系近,谁就能获得利益,所以上级成为救火队长,需要不断的运用权力,才能拖动组织,协同前进。
于是,就会推衍出两个结论,一个人就是老板会变得越来越傻,第二个就是企业会变得越来越笨。当然这个比较极端,但是也折射出了很大的真实。”
其实这段话说出了我们中国的文化状态,在这种文化状态中,孕育了组织的状态。有层级就有权威,有权威就有讨好,有讨好就有亲信,位高权重者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突然想到了四种应对姿态,有指责就会有讨好,就会有逃避。有超理智,就会让情感不能流动,对话不能打开,组织就会缺少温度。
经历过往的当然还是有的,不过总体来说我觉得还好,不算不那么严重。
这段话对我启发和震动还是蛮大的,想到我们上缘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组织,如何避免,或者时时警醒,不让自己掉进这么一个坑?如何让对话成为我们组织的一种常态,让横向和纵向的沟通没有堵点?
所以下一步行动就是群策群力设计组织形态,其实已经开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