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缺失了这个能力,一生与幸福无缘

缺失了这个能力,一生与幸福无缘

作者: 飞花如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00:34 被阅读120次

    01


    假期里外出旅游,想到下载一些电子书带着路上阅读,搜索时看到《无声的告白》,女儿说这书似乎很有名,于是我便怀着好奇下载了来读。

    说实话,这是一本让人读得内心十分沉重的书。书中詹姆斯李一家的每个成员似乎都存在心理问题——因为种族不同,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者不堪父母全部期待的重压……于是,詹姆斯李的大女儿莉迪亚死了。对她来讲,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对其他家庭成员来讲,她的死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放下书想想,抛开七十年代美国的大背景,詹姆斯李的家庭特殊性(东方人与白种人的联姻),其实他们内心的很多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于现在很多人身上:理想抱负在现实面前不断枯萎;不善与人交往,在某一个团体中不能很好的融入;既有来自学业的压力,又背负着父母未完成的夙愿,在成绩和名次面前越来越失去自信;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感觉被冷落,对自己的手足产生嫉妒心理……

    读过此书后,有人批评指向了书中的母亲——玛丽琳,因为一个一心只沉浸在实现自己理想愿望中的母亲,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的权利,也没有尽到对一家人的照顾关爱职责;有人认为詹姆斯李虽然看起来很成功,却一直因为自卑无法融入到美国社会,他做不到的事情(融入美国社会),却要求儿女做到,这种做法却让孩子受到了更多打击。

    的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深,甚至会左右孩子的一生。不过,除了众多评论中谈到的问题,我觉得詹姆斯李和玛丽琳都缺失了一种能力——感受快乐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整个家庭始终没有真正的幸福快乐过。

    02


    现实没有十全十美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詹姆斯李始终被内心的自卑感所攫获。他虽然来自贫穷的社会底层,却幸运的得到在贵族学校旁听的机会,最终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改变了阶层——他哈佛博士毕业,成为了大学终身教授,娶了美丽的白人妻子,有三个健康的子女,过着平静的生活。

    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巨大的阴影,导致他本应幸福的生活却毫无幸福感可言。他没有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却总是为自己不能融入美国社会而闷闷不乐,甚至自卑到内心深处认为他的白人妻子玛丽琳终有一天会弃他而去。

    詹姆斯李缺少一种能力——让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

    他有那么高的学识,却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他有能力负担起一家人的经济基础,却没有让自己最爱的女儿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他很爱,甚至很感激自己的妻子,却不懂得与妻子好好沟通,不了解妻子的内心所想……

    当妻子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抛弃家人,不辞而别;当得知心爱的大女儿迪莉娅殒命湖底,并且还是自杀身亡;当女儿的死亡让夫妻之间冷战加剧……他扛不起压力,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他的不幸福是必然的。连同他的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感受幸福。

    03


    玛丽琳是个女权主义者,她渴望像个男人一样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却因为过分追求“不普通”的生活而与母亲决裂,早早过起相夫教子的“平庸”生活。

    毫无疑问,玛丽琳也没有幸福感。

    虽然她有一个安稳的家,有三个儿女,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但是她并不快乐。因为她始终耿耿于怀的是自己尚未实现的医学梦。都说有舍才会有得,偏偏她的舍,舍错了方向。

    她忘记了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后,除了有自己的梦想,更有对儿女的责任。当她做出决定离家出走,准备修完自己的学业的时候,她一定没有想过,此生对孩子们的亏欠,是学业成功也无法弥补的过错;她一定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若都不幸福,作为母亲的自己会幸福吗?

    莉迪亚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为了让母亲高兴,她愿意做所有的事情,甚至违心也要说出“我愿意”三个字。玛丽琳,莉迪亚的母亲,却没有真正享受过与这么善良可爱的女儿在一起的亲子快乐。

    她的心里只有不甘,因为这个不甘她赌上了自己的生活,还赌上了女儿的生命。她像我们似曾相识的某些父母一样,除了在学业上对孩子要求极其严苛外,其他统统满足;给孩子报无数个学习班,忽略了孩子是否能够承受,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只为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未了的心愿。

    当孩子在这种拔苗助长之下有失败表现的时候,她变得歇斯底里,变得不通情理。她早已忘记了幸福快乐的模样,更可怕的是,她的女儿莉迪亚也失去了幸福和快乐。

    04


    七十年代的美国离我们已经太远了,但讨论书中的父母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将关乎我们的一生是否幸福。所以,我们首先要具备这种能力,然后还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具备这种能力。

    曾经有一个调查得出,日后最成功的人未必是当年班上成绩数一数二的,第十名往往更容易成功。当然,这里所说的成功可能仅仅指的是事业方面,但我们依然可以分析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第十名为什么更容易成功?

    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压力适中的状态——不必为了保住第一名的位置而殚精竭虑,不会因为成绩太差而遭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偶尔前进一点点还会得到表扬,就算有时名称掉下去几位,也不会像第一名被二三名赶超那样有挫败感。——他们更容易找到幸福感。

    作为班主任,我接触过不少学生和家长,也能够感受出哪些孩子是快乐的,哪些是不快乐的。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但是有些家长把幸福与学业、事业的成功混为一谈,太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引导。

    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社交或生活的其他方面,每个孩子都可能遇到挫折,都可能有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的苦恼。但是,如果孩子不具备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不能从已有的现实中看到快乐的一面,就常常会因为这些苦恼导致心理压抑,甚至脆弱到不能承受。

    阳光的、积极的心理来自对幸福快乐的敏感捕捉。就如“小确幸”一词所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一朵小花的绽放、一样美食带来的满足感、一个拥抱带来的温暖中获得快乐,那么,阳光就会随时照进孩子们的心中,驱走阴霾,让他们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

    一句话,让孩子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引导他们随时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美好,正视不完美的存在。

    生活总会有缺憾,但我们和孩子都要努力拥抱幸福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缺失了这个能力,一生与幸福无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a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