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雪琴
留意身边,我发现,样貌、能力不错,善良细心但与幸福无缘的姑娘,着实不少。
A是我小学的闺蜜。
那时,文能考试第一、武能震慑调皮男生、对人热情友善的她,一度成为我的“偶像”。
如今孩子已经5岁的她,却将日子过得愈发疲惫苍白。
5年前,因意外怀孕仓促结婚;
顶着8个月的大肚子,在厨房热火朝天给悠闲聊天的老公及朋友做菜
时常为赚1块花100块的弟弟填坑......
我曾在她那狭窄的厨房,愤愤不平,“凭什么你肚子那么大了,还要照顾他而不是他照顾你?”她苦涩一笑,挡开我要帮忙的手,让我出去帮忙买一把葱。
对家庭、婚姻越来越了解,我才深谙她那“操心”的人生,源自她一直背着“家的包袱”。
小学四年级,我为她的魄力折服——她随便敲两下桌子,班上就没人敢说话了;我敲断了手,也没人鸟我!
给我的信中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那么凶吗?我爸老实懦弱,我妈从来什么都不管,村里人都欺负我家。我不凶一点,又能怎样?”
原来,那坚硬的躯壳,只是她保护自己的“武器”。
半年前我经过W城去看她。
年过30的弟弟,终于在她多年呕心沥血中结婚了;
弟媳怀孕,妈妈不照顾媳妇儿,媳妇儿生气回娘家了,她挠破头想解决法子;
公婆身体不适,寻医问药少不了她的安排;
老公把原本小有起色的物流公司惨淡收场,她让他在淘宝上卖袜子......
我心底感慨,却只能说一句,“你先照顾好自己,才可能照顾好他人。”
她深深叹气,“是啊,这么多年操心来操心去,什么都没得到,反而越来越差。”
曾小小的她,为了尊严,承担起捍卫家人的责任。这种过度承担,在那段特殊日子,一定给了她更多走下去的力量。
愤怒尽管不积极正向,但愤怒的表达,至少捍卫了家庭的界限。
然而,小小的她捍卫了家的“界限”,却在成年后的经年累月中,失去了爱惜自己的能力。
无论是爸爸想盖房子,还是妈妈身体不适;
无论是弟弟结婚,还是家庭经济规划;
无论是公婆有事,还是老公懈怠......
每一件,都需要她参与、决定、督促。
这么多年,她唯独失去的是——自己。
B姑娘,芳龄30有余,虽非花容月貌,但清新自然,生活小有情调。
随着了解加深,她诸多的“怕”让我好奇。
怕猫怕狗,远远看到狗跑过来,一定会赶紧躲开;
怕游泳,感觉在水里会被淹死......
她问我,你能让我对这些东西不再怕了吗?
细聊后才知道,那些“小怕”只是她内心深处恐惧的投射而已。
她怕跟另一个人生活,弄乱干净的房间 ;
她怕自己的感情跟父母一样撕扯、暴力和难堪......
21岁那年,姨妈给她张罗了第一次相亲。迄今,她已被安排相亲几十次。
但每一次,乖乖赴会的她,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失望”而做,却从不曾认真看过那些人。
高矮?胖瘦?邋遢还是绅士?
她唯一记住的是,内心深处对感情和婚姻深深的害怕。
从小父母忙工作,她在诸多亲戚家辗转流离。每日都战战兢兢、努力表现,只怕人家不开心,还是揽下无数脸色和白眼。
初中回到爸妈身边,满心欢喜却落空 ——爸爸终日在外,偶尔回来就是跟妈妈吵闹;妈妈虽在身边,却不断挑剔指责。
高中时,爸爸说女孩读书无用,不肯出学费,断了她通过读书逃离家的念想。不肯向命运就范的她,向一个亲戚求助,终于逃离家乡。
从此以后,无论多难,她从未想过回家。
但来自家里的压力,却日嚣尘上。
几年来,爸爸除了“你不结婚就不要再回来”这句话,再不跟她多说一句。
七大姑八大姨见她就奚落,“谁让当年给你介绍你不肯?现在嫁不出去了吧?”
妈妈更是胡萝卜加大棒——奚落、哀求轮番轰炸。
她说,我开始想要尝试跟异性接触了,等我找到结婚的人了,就想跟爸爸和好。
我问,如果你万一没找到呢?就不能和好吗?
她红了眼眶,那不可能。
A姑娘,自小背上“家的包袱”,几十年来都未曾卸下,却丢了自己,丢了幸福,也未能将家族从衰败中“拯救”出来。
姑娘,曾经你没有选择,只能硬生生用小小的身躯,扛起家庭的脊梁,对抗那些冷眼相待。
但,如今的你,有了能力通过学习、爱惜自己、设定界限,让生命有新的可能。
妈妈小痛小痒,恰好培养她照顾自己的能力;
弟弟的感情婚姻,在反复失败中才能有自己的体验;
老公闲散慵懒,你坦言疲惫和需要,从饭后洗碗开始让他体验什么叫“承担”......
B姑娘,逃离家乡,却依然背着来自父母婚姻的“包袱”,在感情面前裹足不前,不敢对幸福多半分期待。
可是,姑娘,年幼的你饱尝被父母忽略的凄凉,只能通过恐惧、逃避保护自己;
如今,你早已长大,经济独立,亦能从精神上,将你和父母分离,找寻最独特美好的自己,将 “婚姻=不幸”的信念转化,用点点滴滴的尝试,一步一步靠近幸福。
当你不怕靠近爱、敢于拥有爱、享受爱与被爱时,对猫猫狗狗、游泳、开车的恐惧,也就从你的“害怕清单”中消失了。
姑娘,你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无能为力的孩子。
看清自己的独立,从心底爱惜自己,坚定对生命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幸福就从你坚信“我值得拥有”开始。
亲爱的姑娘们,卸下“家的包袱”,先从心底爱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