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学生娜娜聊天,她说身边的朋友好像都不太看好红酒这个项目,原因是,你太年轻,而红酒属于中年,尤其是中年男人。
我仔细想了一下,对任何相对陌生的事物,大部分人的这种本能质疑确实也在所难免,本质属于角色界定不清晰,具体来说就是,从受众角度而言,红酒也许确实更多地容易拥有一些中年酒客;而从做事的角度而言,从来就没什么年龄之分,老干妈创始人——农妇陶华碧,74岁再度创业的传奇人物褚时健等等,许多从不甘心认命的励志人物就在我们身边。
好比写作,其实大致也是有年龄段之分的,比如诗歌更多地属于青年,因为有梦幻有激情;小说更多地属于中年,因为有阅历有生活;而散文则更多地属于老年,因为有境界和态度。
这么一想,貌似这个“中年红酒说”还真成立了。
然后我就想,为何中年人独爱红酒呢?可能原因无外乎:
首先,酒是难得的知己。
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长到万里长城都不足以形容。看看那些美妙的诗句,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什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什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等等,文人骚客仅写酒的篇章就不可胜数,何也?
概因男人天生是孤独的生物,他们不太容易像女人一样相互依赖和信任,瞬间便可掏心掏肺,把前世今生都和盘托出,凡事喜欢揣着,又不能像女人一样随便哭。尤其在中国,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往往取决于有无“城府”,没城府的会被视为天真幼稚甚至傻帽。但万千情怀总需有所寄托,不然憋坏了咋整?
于是,寄情山水,寄情书画,寄情诗酒茶便成了文人雅士的首选,而事实上,山水书画诗酒茶本就一码事儿,或者说,酒茶是山水书画的粮草,刚需,兵器库,药引子。文人雅士们即便落魄,或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仍旧忘不了由衷感怀一句,“当年琴棋书画诗酒花,而今柴米油盐酱醋茶。”
说到底,活的便是那一丢丢叫做“趣味”的东西,不然便真正是了无生趣,只剩了一只臭皮囊。
其次,酒是万能的减压器。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不言而喻,各种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妻子,孩子等“N+1子问题”接踵而来,想躲躲不掉,想逃逃不开,甚至有人调侃,死都死不起,真正是亚历山大。
怎么破?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于是,今儿不高兴,整点儿;今儿高兴,整点儿。反正高兴不高兴都得整点儿。今儿不高兴,整一瓶,今儿高兴,整一件儿,没有什么是一瓶红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瓶。
这不是网络流行语,这其实就是我们每天都在过着的,活生生的生活。
第三,酒是生活品质的代言。
就像女人对珠宝首饰的迷恋,仅仅用“拜金”来解释未免肤浅,拜金为何没看到哪个女人直接在脖子上挂块金砖在大街上尬舞,或在家里垒座金山日日焚香跪拜?
那么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样,当褪去了愣头青的青涩与浮华,他们越来越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性价比”,它绝对不是简单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也不是一味的“实用就行”自我敷衍,而是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值得,什么是适合,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说白了不就是日常的标配不同吗?我不是说大宝不好,但诸君请自行脑补一下,如果凯特王妃的梳妆台上放着一瓶大宝,您觉得像什么话?所以,对于任何品牌,一味地品牌粉和品牌黑不光是对产品的不尊重,本质凸显的,其实是自己的一种不健康消费心理。要么是酸葡萄的屌丝气,要么就是土豪式炫富,所以,我所理解的品质生活并不高深,它仅仅指的是能用正常思维方式思考和生活的普通人。
而所谓“高性价比”的生活,除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基本硬件支撑外,更重要的,还有作为审美趣味的“软件”作为严选标准。
记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调侃文,用不同的白酒对应各款男人,而今天,我只想打心底里替许多菇凉们对直男们说句实话,喝二锅头的哥们儿,我可以做你的兄弟,但不可以是女朋友。
你明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