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语言沟通时,说出来的话都是表层结构,为了了解对方的真实经验,一般都需要还原,先从表层结构还原到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还原到真实的经验:
表层结构 > 深层结构 > 真实的经历
为了能够还原到客户真实的经历,我们需要识别表层结构中被删除、泛化或扭曲的信息。
-
删除,比如客户说:“我害怕。”,这个表层结构就删除了害怕后面的信息,完整的结构应该是:“我害怕xxx”,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提问把xxx还原出来,比如我们可以问:“是什么让你害怕?”
-
扭曲,一种典型的扭曲是把过程扭曲成一个结果,比如客户说:“我后悔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其中决定可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可能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让客户意识到决定并不一定是不可改变的,比如我们可以问:“你可以想到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改变那个决定吗?”
-
泛化,比如客户说:“我不会相信任何人。”,“任何人”就是一种典型的泛化,我们可以问:“你是否有相信过一些人的经历?”或者“你觉得在什么场景下面你会相信一个人?”
总结一下,从客户的真实经历到客户的表层表达,其实经历了两次转化,每一次转化是从客户的真实经历到客户的深层结构,第二次转化是从客户的深层结构到客户的表层结构,这两次转化都可能包含删除、泛化或扭曲操作,所以当我们想从客户的表层结构还原到客户的真实经历,我们需要首先识别出表层结构中被删除、泛化或扭曲的部分,然后再通过提问逐步还原出客户的真实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