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是一个有着多重面孔的人。他一会儿是豪爽的、傲娇的,一会儿又是狡猾的、残忍的,一会儿又是一个田舍郎。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起伏变化的连篇小说,如果要总结一下的话,可以把他的一生看成一场球赛,在上下半场中,这个“球员”展现出了不同的风采。我们一起来看看他。
提起王敦我眼前就出现了那样一个英姿勃发、豪气冲天的王大将军。尽管他以前是个乡巴佬,文艺点就是一个田舍郎。但是,他在皇帝和众多大臣讨论高深学问或风雅技艺时,并没有自卑的躲在小角落里,而是在脸上明显的流露出不屑的神情。皇帝问他:“你有何国人之技呀?”王敦一脸傲气的答到:“我会打鼓”。皇帝命人将鼓给他,只见王敦从座位上站起来,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这个不屑于高深学问的王敦,此时用如此豪迈的气势震惊了在座的各位大臣与皇帝。举座叹其雄爽。
如果说击鼓的王敦让我们看到了他雄爽的英姿,那么,在无人的地方,在他每次喝酒后,他经常吟唱曹操《龟虽寿》的样子,更加容易让我们看到他的内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这几句话是十分豪迈的,即使到了晚年,仍然雄心不改的英雄气概。曹操的心胸和气概广阔如同无际的大海,句句从满了英雄的大气概。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王敦经常在酒后吟唱曹操的诗句,说明他也是一个有大志向,充满英雄豪情的人。联想到当时的政治环境,皇帝利用刘槐等人有意压制王氏家族,王敦身在高位肯定也是处处受到了限制和压抑,他心意不平,不甘心就这样被压制,更可以看出在他的内心住着个不甘平凡的大英雄。
王敦的豪爽我们还可以从他去世后世人的评价中深深感受一下。桓温平定蜀地后开了一个庆祝的大派对,桓温本来就是一个美男子,加上刚刚取得了胜利,庆功酒喝得有些微醺,因此就在谈话间显示出勃勃英气。畅谈古今成败之人。因为桓温的高颜值和赫赫战功,满座的宾客即使散场了仍旧在品味他在宴会中的言谈。这时有个叫周馥的人说:“可惜你们没有看到过王大将军”。只就这样的一句话,可以看出在桓温之上的王敦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当时王敦已经去世23年,可人们一旦提起英雄豪气的人物,肯定还是会想到他。即使桓温本人也是王敦的粉丝,崇拜着王敦。当桓温经过自己偶像——王敦的墓时,一直念着:“可儿!可儿!”看看吧,圈粉无数的王敦一路向前,英姿雄发,豪气冲天的把人生的比赛表现的痛快淋漓。
看到了豪爽又傲娇的王敦,我们再看看他残忍又狡猾的一面吧。石崇每次请客宴会,都会让美女作陪劝酒。这个嘛,见怪不怪,因为只要一提到奢靡浪费的生活,我们总是会想到石崇这个人。美女劝酒不奇怪,怪在要是哪位客人不喝酒,石崇就直接杀死这个美人。在宴会上,即使一向不喝酒的王导,也勉强喝酒了。而王敦却坚持不喝酒,即使为此已经有连续有三个美人为此丧命,王敦依旧固执己见,绝不像石崇低头。为此王导责备他,王敦说:“石宠杀他家的人,关你什么事?”三种人,三种性格。石崇:奢靡又残忍的大公子;王导:对美色有恻隐之心;王敦:坚持自己的原则,绝不会为外界的任何因素而改变自己。面对美人接连因为自己而死,王敦面无改色,也可以看出他残忍的一面把。
如果因为杀外人而无动于衷就说王敦残忍,可能还不能让人信服。我们就来看看王敦如何残忍的对待自己的亲人。王敦在族内有一个特别喜欢的侄子叫王羲之。当时王羲之不满十岁,王敦安排他睡在自己的床帐中。一次,王敦先出帐而王羲之还没有醒来。没过多久,王敦的心腹在他的帐中与他商议反叛之事,他们忘记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反叛之事刚谈到一半,王羲之醒了并得知此事。他明白一旦让王敦知道,自己小名肯定不保,就用口水弄脏了被褥。果然不出王羲之的预料,当王敦发现侄子还在帐中时,担心反叛之事暴露,当即下了杀人的决定。好在王羲之已经有准备才免于一死。王敦残忍的一面应该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没错,现在的王敦已经开始进入他人生比赛的下半场。凭借“王与马,共天下”的地位和影响力,因为王敦专权而与皇帝司马睿相互的厌恶和反抗,因为王敦眼见皇帝要利用他人来削弱王氏家族的势力,因为他不甘心平庸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因为他的性格无法像他堂弟王导那样以坚毅忍耐的态度以柔克刚,所以他选择了谋反,在没有成事之前病死了。最终,历史把他钉在了耻辱柱上。那一年,王敦59岁。
读王敦,然我看到了一个真正豪爽的“英雄人物”,虽然最后的结果已定,但在我的眼中,王敦的豪气和他的英雄之气都令我印象深刻。看历史,品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品评而非只看最后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