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题记
如果将中国文化比拟为一位端庄典雅的美人,唐诗宋词则是它最具神韵的一点朱砂痣,是最独特的中国印记。
而如果说到唐诗宋词,自是离不了月,似乎正是有了一抹皎洁的月色,才是这些文字更加晶莹剔透,于岁月中熠熠生辉,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反复吟诵,也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这可是我中华独此一份的印记。
这份印记被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上,也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
幼时,我们便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走进诗词,了解月光,当我们再长高一点时,我们接触到的诗词越来越多,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隔着千年风尘,与古人一同观赏月的阴晴圆圈,感悟人生悲欢离合,体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品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想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壮景,我们可以完全自豪的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如同我们诗词这般意蕴丰富,韵味悠长的文字。毕竟他经历月光的反复淘洗。
诚然诗词中的意蕴,并不是得依靠月光来深厚。月亮是全世界的月亮,难道全世界都有如同我们国家这般的诗词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越是中国明,那些明亮的月光有许多神奇的能力,他融入李白的酒杯里,便是怅惘的孤独,他潜入苏轼的门户,便是达观的闲事,他撒在杜甫的眸子里,便是深沉的爱国情,他浓缩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各种或乐观和或悲沉的情感,笼罩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山川河流,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的月啊,自然要比别处明亮的多,从五千年前一直明亮到现在,沐浴过先秦的边城。汉朝的西域,魏晋的风骨到唐宋时最为耀眼,接过明清的繁华,月亮一直耀眼夺目,可能会被一时乌云所掩盖,但它一直存在,并且明亮依旧。
我们在月光的柔柔抚慰下成长,我们也理所当然无可避免地烙上月光的印记,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这一枚月亮,让他永远明亮,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光彩夺目。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即使我死了,我的唐诗宋魂依旧萦绕着这片厚土。”让我们都做一棵在清风中看守月亮的树吧,把根深深扎进唐诗宋词的厚土中,即使是纤细的叶脉都印着这皎洁的中国印记。
永远,月是中国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