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诊断其学习障碍及原因,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吃透课标和教材,把握其中的知识关键点、问题兴趣点、文本疑难点、思维发散点、内容矛盾点、认知模糊点。这样,事先设计的问题也好,课堂中的即兴发问也好,才会有质量。
② 逻辑性地设问,让思考向深处发展。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变换和组合,要设置富有逻辑性的连续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构网状的知识系统。
③ 了解学生,因人发问。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问题难易和学生表情选择学生作答:难度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难度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较专业的问题让特长生回答。
④ 把握提问时机,问得恰到“火候”,方能奏登堂入室之效。问得过早,学生没有知识准备,无法进入状态,很难答得上来;问得过晚,就成为“过时黄花”。
⑤ 把握问题层次,问在关键处。先用低认知问题(封闭性、以事实为基础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再以高认知问题(开放式结尾、可评估的以及具有推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⑥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答问不同于娱乐节目中的抢答,匆匆地问,茫茫地答,难有质量。
⑦ 及时做出评价,强化学生认知。学生回答正确,给以肯定和鼓励;回答错误,帮助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⑧ 课堂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我们的教学多在追求“大容量,快节奏”,师生都在匆忙赶路——赶时间、赶进度、赶流程。结果赶走了学习的深度,赶走了学习的乐趣,也赶走了教学应有的从容。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刹那,一直要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的工作中,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干更为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课堂节奏有些时候可以快一点,但有些时候可以也应该慢一点。一堂好课应该是“上着上着教师不见了”,而不是“上着上着学生不见了”,一直快进的教学容易引发普遍性的学习困难。
慢下来的课堂,学生才能进入沉浸式学习,思维才能真正飞扬;教师才能看见每个孩子,而慢下来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等待。
教学需要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