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过一部让我印象至深的老电影,其中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因为事情太难而让我们不敢尝试,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我们的不敢尝试才让事情变得困难。”由此,我们便可清晰明了地感知到书封上那句直逼灵魂的叩问是为了什么。
“我们要经历多少否定和伤害,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呢?”这是《鳄鱼的黄眼睛》全书中最为扎心的一句话,一针见血,道尽了生活的种种心酸,道尽了作为女性的诸般无奈。透过小说,或许你会像照镜子一样,从中看到自己的真实人生,解开压抑在心头多年的疑惑。
综合来讲,这本近500页的厚重小说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因嫁给富有的丈夫而得以出入高端场所,表面光鲜亮丽、实则腹中草包的姐姐;一生寄托希望于别人,偏疼姐姐,像吸血鬼一样依附于别人生活的母亲;自视清高、自命不凡、对自己现状认知不清的女儿;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又懦弱无比的丈夫。
我们的女主约瑟芬,一位沉溺于12世纪历史研究的学者,丈夫眼中没什么女人味的一板一眼的妻子,像蜗牛一样背负着这一切,缓缓地、默默地前行着,她不顾众人异样与怀疑的眼光,数年来持之以恒坚持着自己的研究事业,但一切都随着丈夫的失业瞬间化为乌有。
丈夫在丢了令人艳羡的外企高管工作与高收入后,终日在家无所事事,再也不能“给菠菜里加点黄油”(提高生活品质),并不愿意按照约瑟芬的意见去随便接受一份待遇不如从前的新工作。受不了丈夫颓废之态的约瑟芬不断指责丈夫,家里矛盾也因此不断升级。高压之下懦弱的他竟然背叛了善良的约瑟芬,带着风情万种的美甲师小三跑去非洲养鳄鱼,并留下了一屁股债。美好生活的假象被撕开了一道裂缝,丈夫的背叛,母亲和姐姐的指责,生活中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都让约瑟芬一时间手足无措。
面对困境,约瑟芬并没有被打倒。她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慢慢从丈夫背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此时,她的博学多才、她的温柔善良也吸引了帅气男人卢卡的眼光,这个男人给了她无尽的创作灵感,更让她重新燃起对于爱情的渴望。也是在这时,她开始了翻译的兼职,一直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终于有所好转。
文章憎命达。作为一部小说或戏剧的主人公,如果其命运像心电图一样一帆风顺,那么非但不能称之为一部成功的作品,更无形中象征和隐喻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此时的命运似乎和约瑟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某天,上流人士云集的一次晚宴上,深感丧失了昔日主角光环,爱慕虚荣的姐姐伊丽丝为了吸引众多衣着光鲜的成功人士的目光,在出版商面前,剽窃了妹妹约瑟芬对一部12世纪历史小说的创意与灵感,当作炫耀的谈资夸夸而谈,不料在场的出版商当即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再追问关于小说下一步创作的具体想法。
故事进行到此处,骑虎难下的姐姐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要挟妹妹作为代笔创作小说,而苦于经济压力的约瑟芬被迫答应代笔,姐姐为名,她为利。但此后却再一次被姐姐欺骗。姐姐的算计,女儿的诋毁,丈夫的巨额欠债,母亲的嫌弃,一次次冲击着约瑟芬本就脆弱不堪的灵魂。
关于这个故事,最终会走向何处?约瑟芬为姐姐代笔的真相会以怎样一种形式大白于天下?伊丽丝在此之前真的是白纸一片,没有过类似的前科吗?三位女性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犹如一曲再曼妙不过的华尔兹圆舞曲。通过她们的爱恨情仇,将女性独立这个亘古不变的宏大主题向读者娓娓道来,让我们意识到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具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我们应该意识到哪怕身处逆境也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如果此刻你的人生正处于低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看看约瑟芬的故事,也许你会收获满满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