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又打了孩子,前天因为孩子故意弄坏同学的书,考试又考的不理想,我打了他;昨天考的很不错,但因为听写作业不过关,让他多练几遍,他不干,我又打了他。
连着两天我打了孩子,可是我又有多自责,多难受,特别第二天醒来后,想到昨晚这样对待孩子,我对自己无数次的怨恨,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去管教一个太自我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时间里,对学习态度的不认真,对家长、长辈的不尊重,让我不得不管,一直说要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母亲,可带来的还是孩子的暂时改变,严厉的打孩子,想想也是孩子暂时的改变,如何让孩子能变成一个自律性强又态度端正的孩子呢?这时边打字边在梳理,我想还是因为我们家长做事没有一个坚定的原则性,同样一件事,有时会很严格,有时又会很放松,造成孩子的问题无法改正,而不是用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最终也只是暂时性的,反而造成关系的破裂,也对孩子的愧疚不停的折磨自己。
总结:
1、原则一定要坚持
孩子的态度不好,每一次都应该去纠正,不能因为外界的因素来决定原则是否遵守。
有时坚守原则,有时不坚守原则,自己都无法坚持下去,如何让孩子改变他的态度和坏习惯。
2、温和而坚定
打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永久有效,应该在孩子犯了很大问题的时候才能动用。
孩子的一般问题,还是一定要坚守原则,一直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改变。
3、自身的情绪
没有怒火却故意装作很生气而责罚孩子,其实用坚定的表情,树立威严的形式来代替愤怒的情绪对待孩子应该会更好,长时间用坏脾气的性格对待孩子,只会让孩子也变成一个暴躁的人。
4、树立好妈妈的形象
孩子的暴饮暴食,是对恨的一种表达,用吃的方式将愤怒吃进肚子,消灭它,其实是用这种方式对待内心里的坏妈妈,无法抗衡现实中的坏妈妈,只能将她吃掉,把对妈妈的不满全吃掉,去抵制她。
我要让孩子内心的坏妈妈慢慢消失,变成一个好妈妈,这个时候的孩子就不会再暴饮暴食了。
5、觉察自己的情绪,消化自己的情绪
这两点基本能办到了,却还是故意做出跟以前一样的方法来对待孩子,我的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且懂得给自己时间去消化,那么就应该用合理又坚信的方法去处理,而不是用一直不认可的方式去对待问题,去解决问题,改变这种方式,才是对自己、对孩子真正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