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孙异方
难忘的岁月永远的情怀——回访我的第二故乡孙异方
2010年10月12日,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一列载有42名原北京赴陕北黄陵县插队知青及其家属的列车驶出北京西客站,直奔黄土高原。一路上,车内不时地响起那个年代耳熟能详的歌曲,仿佛又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难忘的岁月----当年,一个个还都是十几岁的学生娃,第一次离开北京、离开父母,在攒动的人群中,踏上西去火车时的情景,又重现在眼前。此时重返第二故乡,列车上许多老知青激动的一夜没合眼,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回忆……13日清晨6点,列车准时驶入西安火车站。大家还没走出火车站,远远就看到了站在出站口的黄陵县老县长贾永禄,黄陵县老区促进会会长张文斌,高举精心制作的“迎接黄陵北京知青”牌子,以及等在路边的大、小轿车。我们这次大批北京知青回黄陵,是历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批。是应黄陵县政府的邀请,参加今年的当地重阳节的祭祖活动。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5000多年前葬于现在的黄陵县桥山,从此,祭祀黄帝陵相沿成俗,久持不衰。黄陵县每年都要举办两次祭祖活动,即:第一次于每年的“清明节”,国家在黄帝陵举行的祭祖活动。当地人叫“公祭”也叫“国祭”,有国家领导人参加,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第二次于每年的“重阳节”由当地民间举行的祭祖活动,当地人叫“民间祭祖”也叫“民祭”,是以当地政府为主组织的。其表现形式、典礼议程和规模基本相同,只是主要举办人和主要参加人的不同。我有幸被挤入了这次邀请的名单中(约有二十多人)。这次回来,当地政府为我们安排的非常细致,每天的日程都排的满满的。根据我们知青的名单,第二天上午就由各知青原插队的乡镇政府,由乡长带队,亲自来到我们下榻的宾馆看我们,并派专车,乡长亲自跟着一一将我们送回到各自插队的村子。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我们回来了,都放下手里的农活,早早就集中在村口或村部等着我们,一些当年曾和我们一起劳动过,早已嫁出去的女子们,也都从婆家赶了回来。大家在一起紧紧相拥,喜极而涕。一起叙述着当年在一起时,我们处处得到乡亲们在生活、劳动、等各方面照顾、以及我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件魂牵梦系的往事。一位随我们回访团来的知青家属看到这样的场面说:“现在我算明白了,为什么其他地方下乡知青写的书、回忆录多数都是一段苦难史,唯有陕北知青回忆录记载都是黄土情深、情系黄土地等等,今天,的确让我也体会到了陕北老区的乡亲们朴实厚道,对知青像对自家娃一样”。当年的老队长泪眼婆娑地激动说: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你们还想着我们,还来看我们。十月的浓香大地秋高气爽,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时隔40多年,我们再次踏上这片承载万般情感的土地,再闻一闻泥土的芳香,在看一看当年的村落,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这里是当年用过的辘辘(水井)、这里曾经是场院(凉堆麦子扬场等用)、那里是我们女知青住过的窑洞、男知青住过的厦子(茅草房)、还有土墙、猪圈、铁锨、老撅头……这些曾经非常熟悉的景物再次映入眼帘。40年前,那个无数个油灯闪烁的夜晚、那崎岖不平的泥泞小路、原始部落式的生活,已经在记忆中淡出。而今,一排排整齐的砖瓦窑洞、一条条干净的柏油路面、一个个宽敞的水泥庭院……;窑洞门前摆放着漂亮盆景花坛、窑洞内洁白的墙壁、整洁的家具、齐全的家电……;过去抬头就是沟沟坎坎、秃山荒岭,现在到处是果木成林,郁郁葱葱……;我们为乡亲们的富裕生活感慨不已,为第二故乡的变化满心欢喜。我们的青春是在这里度过,我们的人生是从这里起步,事业的基础是在这里打下;这里有祖先黄帝的庇护,有延安精神的熏陶,有黄土地深厚的底蕴。在我们与当地联谊座谈会上,几乎所有发言的知青都说到:“非常感谢这里的老乡,在各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成长起来了。”“非常庆幸有这么个机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为我们今后的成长和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正是我们有了在黄陵插队的经历,使自己在今后几十年的生活工作中,才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延安精神对我们来说是受益匪浅,一定要让延安精神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在黄陵县的几天回访中,我们不仅仅回到了当年插队的乡镇和村子。还参观了隆坊镇的果蔬存储中心、古路村的果园、店头镇曹家峪的新农村、南川焦化厂工程建设等。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黄陵县40年来的发展变化。占地67亩的果蔬存储中心,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采用低氧贮藏技术,全部自动电子温控,苹果贮藏到第二年秋季取出,和新摘下的一样新鲜可口。在古路村,我们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大片苹果园,一棵棵挂满苹果的树,远远看去粉红一片,就像
北京春天里的桃花树一样茂盛。一百余户的村子,就有1680亩优质苹果树。村民居住生活的村庄就像城里的大社区,有卫生站、计生服务室、村部、会议室、阅览室、党员活动站、运动操场、礼堂等等。来到曹家峪村民委员会办公大楼,像走进了城里的大机关。09年全村都搬进了统一建起的新房,一座座、一排排整齐的,贴有外墙砖的二、三层别墅式小楼,有点像北京郊区的韩村河。10月16日重阳节,我们参加了当地组织的民间祭祖活动。在祭祖的人群中,我们《北京知青回访团》被安排在领导之后的第一方队,在港澳台等侨胞及外省市等团体的方队之前,说明黄陵县政府领导对老知青格外厚待。并还周到为我们每人准备了黄绸围巾、柏叶胸花、以及祭祖用的大花篮,由知青代表献上。祭祀活动仍然延续我国最古老的形式进行。桥山之上,人潮如海、彩门高耸,日月旗、五色旗、陵道两旁的龙图腾黄色绸缎锦旗迎风招展。身着古代服装的古乐队在桥山上齐奏,各团体敬献花篮、主祭人恭读祭文、群众代表献贡品……,一条黄色的巨龙腾空而起,飞向万里高空,人们仰望苍穹,向祖先神灵致以默默的祈祝。为了表达我们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我们在北京还编排了一台文艺汇报演出,带给了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节目内容都是我们自己编排的,表演节目形式多样,每人多项。虽然我们都已年近花甲,我们都不是专业演员;虽然我们的陕北民歌唱的不正宗,我们的陕北腰鼓跳的不规范,但是我们的情感是真切,每位知青都包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带着对这里乡亲们的深深眷恋,认真地对待回访中的每一场演出。每当演出结束,在掌声中,全体演员齐唱“我不想说再见”时,我都会热泪盈眶,控制不住自己感情。
“我不想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不想说再见,泪光中看到你的笑脸;我不想说再见,心里还有多少话语没说完;我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住在天……”。
孙异方原北京日坛中学、于1969年1月在陕西黄陵县桥山公社梨园大队插队、1970年9月招工陕西延安宾馆工作、1990年调回北京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工作直到2007年退休
网友评论